10月26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我市新启动19个小片区扶贫连片开发,通过3年的集中建设,于2017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片区内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近年来,随着整村扶贫深入推进,大量贫困村在脱贫致富的同时,不少贫困程度与贫困村相似的村社,由于未被纳入扶贫规划,难以获得扶持,发展困难,形成了扶贫开发中的“空白地带”。我市探索的解决办法是,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选择资源禀赋相似、地理位置相邻的多个乡镇结成扶贫片区,延伸扶贫资源,缩小发展差距。
近年来,我市累计实施18个小片区的扶贫连片开发,涉及18个区县184个乡镇1548个村。18个小片区共实施扶贫项目1655个,改造县乡公路118公里,新建村社公路732公里,新建农村人畜饮水池65口、集中供水站16座,发展蔬菜、中药材、特色瓜果等产业21万亩,项目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5120元增长至2014年的8850元,年均增长20%。
事实表明,小片区开发有效地填补了扶贫空白,在减贫与增收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因此,前不久我市启动了新一轮19个小片区的扶贫连片开发工作,其中首批启动5个,包括巫溪县中南部草食牲畜小片区、酉阳县花黑板小片区、黔江区诸佛江小片区、万州区七曜山小片区以及江津、綦江、万盛跨区域小片区等。目前,市扶贫办已为这5个小片区安排专项扶贫资金650万元,并将整合有关行业、部门、社会资金,促进当地整村扶贫、生态搬迁、产业发展。
市扶贫办为新启动的小片区提出了明确的扶贫开发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片区内实现“通村畅乡”,县城至乡镇公路基本达到三级及以上,行政村通畅率达75%以上,全面解决人畜饮水安全,水利、能源保障和农田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产业方面,每个片区因地制宜培育1-2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带,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当年该区县平均水平,90%以上的农户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基本形成特色扶贫产业。
社会事业方面,要求片区内行政村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合格的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广播电视、电话和互联网等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据测算,通过小片区开发,可让很多未被纳入扶贫开发规划的村社获得政策、资金扶持,填补扶贫“空白”,受益人口将超过1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