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吕潇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面对国企、外企、高校待遇丰厚的“橄榄枝”,他毅然选择加入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市特检院),为特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重庆市特检院坚持“人才强检、科技强检、管理强检”工作思路,以人才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一手抓高端人才引进,一手抓内部素质培训,带出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端化、职业技能专业化、年龄结构年轻化的人才队伍,为重庆特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筑巢引凤,搭建高端人才落地平台
吕潇为何放弃大企业和高校,选择了重庆市特检院?他的回答是:生活不止是眼前,还有理想和远方,重庆市特检院有服务社会的宽广平台,是一个青年科技人员体现自身价值之地。
目前,重庆特种设备保有量约22万当量台,电梯、起重机械、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备受社会大众关注,正需要高端人才来推动特种设备安全问题研究。
近年来,重庆市特检院在筑巢引凤上下大功夫,制定了《引进博士研究生暂行办法》,不但有事业单位编制、收入待遇、人才周转住房等条件留住人才,更有事业留人的平台,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2014年4月,经重庆市人社局批准,重庆市特检院成立了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重庆大学合作共建自动化、动力工程研究生科研实习基地。同时国家电梯、升降机质检中心及国家CNG瓶检中心延伸项目液化天然气LNG气瓶型式试验项目等为人才落地搭建了良好平台,近3年,该院引进国内知名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检测专家两名,吸引高校全日制博士毕业生5人,硕士24人,大学本科生116人。
深挖内潜,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万州中心电梯检验员王家蓉堪称是一位“考霸”。她先后取得了电梯、起重机、厂车、锅炉等检验资格证及RT、UT、PT 、MT II级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共11项。据介绍,王家蓉还不是获证最多的,李铁军、陶承湛3年时间取证13项,邓富文、王中伟取证12项……他们取得的成绩,也是重庆市特检院加强职工培训、深挖内部潜力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重庆市特检院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对参与在职教育取得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按比例报销学费奖励;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考证持证,培养“精一会二懂三”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淘汰机制,对到期未取得相应资格证的新进人员予以解聘;加强职称和职业资格管理,鼓励技术人员取得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检验师,并将此作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件。
通过这4项措施的实施,重庆市特检院职工队伍逐渐趋于年轻化,整体素质也得到提升。
创新发展,年轻力量成为事业中坚
“新一代特检人正在逐步成长为我院担大梁的中坚力量。”重庆市特检院院长邹定东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如今该院职工队伍平均年龄37岁,45岁以下年轻人335人。
据介绍,该院年轻队伍对特检事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3方面。一是年轻力量是检验检测主力军,90%以上的检测任务由他们完成。在全市“三无”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轨道交通建设、红旗河沟扶梯事故救援等工作中,他们服从安排,并主动请战,为守护特种设备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涌现出不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范。
二是年轻力量在科技研发、实用技术攻关中成为骨干。在孙立新教授和王福绵教授分别带领下,电梯和起重机创新科研团队涌现出吕潇、袁旌杰、陈卓等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电梯科研团队承担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两项、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篇,申请专利10项,其中已授权8项。起重机械科研团队承担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1项,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两项,团队成员申请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三是年轻团队是窗口服务形象名片。服务岗位的青年职工具备业务咨询、报检、收费等一站式全程办理能力,获得用户普遍称赞。亮丽的窗口风景,展示了重庆特检专业敬业守业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