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换
新闻
重庆专项巡视突出问题导向取得明显成效
2016
01/11
16:31

2015年9月1日起,《重庆市领导干部招标投标工作纪律“三要十不准”》正式实施,该规定梳理了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突出问题,列出了10个方面的负面清单,为领导干部在招标投标领域履职清晰地划出了“红线”。

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监管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破题,正是我市深化专项巡视成果的具体举措之一。近两年,我市共开展9轮巡视,其中专项巡视4轮。专项巡视严格按照市委书记孙政才的要求,坚持“哪里有问题就巡视哪里,哪方面问题突出就重点巡视哪方面”,聚焦问题,突出重点,深挖个性问题,找准共性问题,切实发挥了巡视震慑、遏制、治本的作用。

问题导向 “专”字上下功夫

招投标领域历来是腐败“高发区”。根据市委要求,2015年,我市对工程建设招投标问题进行专项巡视,市委决定派出专项巡视组,对工程项目公开招标率低、邀请招标率和直接发包率高,涉及的工程项目多、资金量大、反映问题较多的两个区县、两个市级部门(单位)、3家市属国有企业开展巡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徐松南在动员会上开宗明义:要以开展本次专项巡视为契机,着眼于找出突出问题、有效突破问题,为今后我市进一步加强招投标管理、强化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范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纵观全国,虽然对问题突出的单位开展专项巡视的比较多,但对工程建设领域开展专项巡视在当时尚属首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该如何巡视才能实现有效突破?市委巡视办提前介入,专门针对反映突出的领导干部在招投标中以权谋私等问题,拟定工作清单,明确巡视各环节中的关键要点,为各巡视组实现“精准出击”提供路线图。

“这次巡视,不再遵循先普遍谈话再深入了解的工作流程,而是从一开始就收集资料、研判资料,形成对专项问题中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的判断,明确主攻方向。”第三巡视组卢长荣说。

第二巡视组查阅了所巡视区县近5年的工程项目清单,涉及工程项目的审计报告,各类相关会议记录纪要等,从海量信息中发现可疑线索;

第六巡视组将国有企业中筛选出的疑点问题落实到具体人头、具体工程项目、具体问题上,再围绕具体工程项目、具体问题收集详实资料……不到一个月时间,7个专项巡视组共查阅资料7221份,开展个别谈话646人次,最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报告。

“一些领导干部拒不执行工程建设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规进行操作。一些领导干部不履职尽责,对负责管理的工程项目或下属单位工程建设监管缺失,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违法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失职渎职。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在工程建设中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此次专项巡视发现突出问题49个、涉及领导干部问题线索41件,不仅“画出像”“找出病”,还“开出了方”。市纪委针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及建议研究起草《重庆市领导干部招标投标工作纪律“三要十不准”》,此举就是围绕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扎牢扎实严防腐败的制度笼子。

“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关键就是在‘专’字上下功夫,唱好了专项巡视工作的‘三部曲’:明确专项问题、突破专项问题、报告专项问题,达到了专项巡视的目的。”市委巡视办负责人说。

始终立足“专”字,坚持问题导向,我市专项巡视充分体现了节奏“短平快”、打法“灵准狠”的特点,收到了明显成效。两年来,除了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问题,我市还对物资采购、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行业协会监管、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选人用人等方面问题反映突出的46个区县和单位进行了专项巡视,发现问题线索164条,涉及厅级干部43人、处级干部85人、科级及其他36人,目前已立案调查6人、谈话函询17人、组织处理1人、调查了结19人。同时,向相关机关和职能部门移交办理事项101件。

倒逼改革 推动解决“共”性问题

专项巡视并非“见子打子”“头痛医头”,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找准共性问题,追根溯源,推动制度的完善,堵塞腐败漏洞。

“我们对各巡视组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每轮巡视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面上整治建议。”市委巡视办负责人说。

对于巡视发现的共性问题,市委高度重视,每次听取巡视情况汇报时,都会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倒逼改革。

2015年7月,基于工程建设领域专项巡视发现的问题,一场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行动全面铺开,对备受诟病的围标串标、施工过程中的违法分包转包、擅自改变建设内容以及多计工程结算款、超概(预)算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范围涉及全市国有投资或国有投资占主导的项目,有效促进了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依法依规建设。

事实上,包括工程建设领域在内,针对2014年巡视发现的问题,市委共对12个方面的共性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具体包括财政项目资金管理突出问题、行政审批突出问题、超职数配备干部和违规兼职问题、行业协会管理突出问题等方面的专项整治,以“刮骨疗毒”之势,向沉疴积弊“开刀”。

2015年10月8日,重庆卓识远见艺术培训有限公司负责人卓毅山,花了不到半小时时间,从江北区行政服务中心领到了全市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标志着“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在我市正式实施。“创办企业,无需再奔波往返于工商、质监和税务部门,也无需重复提交申请材料,方便快捷。”卓毅山说。

不打折扣地推进国务院关于推进“三证合一”的要求,是重庆加快行政审批改革的一个缩影。在行政审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我市一方面坚决贯彻国务院出台的简政放权文件,对该取消下放和调整的项目等进行全面清理;另一方面,从优化自身发展角度,大力下放权限,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仅以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为例,我市向全市38个区县下放96项行政审批事项,对于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更是直接下放市级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283项,基本实现“两江事情两江办,两江审批不过江”。

市编办负责人介绍,针对巡视发现行政审批中存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公开透明度不高、监督制约不严以及“中梗阻”“吃拿卡要”等问题,我市在抓好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采取网上行政审批、清理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等改革措施,从制度、流程、操作手段等层面入手,强化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有效防治廉政风险点,营造清正廉洁的行政审批环境。

强化整改 明确主管部门“主”责

为了实现巡视成果最大化,加大突出问题整改力度,我市创新体制机制,向分管市领导和主管部门通报巡视情况,强化主管部门对管理范围内单位整改的督促落实责任。

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就巡视国企发现的突出问题,召集市国资委研究部署整改工作,设立督导组,全程跟踪督导整改落实。

“截至目前,我们开展了3次全市国资系统全局性的整改督导工作。”市国资委党委书记胡际权说,目前,市国资委已制定防止国企腐败隐患问题的工作措施23条,并结合巡视反馈意见,全面清理国企领导人员违规兼职(任职)的问题,共清退不符合兼职(任职)条件的313人……

“将国企党委落实整改的主体责任与国资委党委督促整改的主管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整改的力度就会更大,整改的效果就会更好。”市委巡视办负责人说。

同样沿用此模式的,还有重庆市属高校系统。市委教育工委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主管责任,一手抓查处,组建高校办案人员库,加大对巡视移交问题线索的查处力度。2015年1-11月,立案11件涉及11人,目前已经办结5件、查处5人;一手抓整改落实,既督促相关高校抓好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又针对巡视发现的市属高校普遍性问题推动面上整改,开展了基建工程监管、科研经费管理、财务管理等问题的整治,全面查找管理和监督的廉政风险点,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同时,督促和指导各市属高校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召开市属高校落实“两个责任”座谈会,对26所市属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纪委书记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约谈,督促和指导其全面落实“两个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