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重庆市农综办获悉,2016年,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在注重发挥“综合”优势的基础上,将利用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平台,通过抓基地、抓样板、抓产业、抓整合,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机制方面创新探索和先行先试。
“高投入就要有高产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关键。”本周末的重庆市大足区铁山镇稻虾共生养殖基地里,重庆市农综办主任唐双福考察后提出了重庆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思路。
2015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产稳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分必要。
唐双福主任告诉中新网记者,改变农业开发模式,在重庆因地制宜,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变成种养复合农业,形成“1+1”甚至“1+3”的生产模式,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关键。
所谓“1+1”模式,即在基本生产类型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的生产类型。重庆市大足铁山项目区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养殖小龙虾,建立稻虾共生示范养殖基地,2015年,基地产虾81.8吨,稻谷亩产524公斤,总收入459.4万元,做出了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上的新尝试。
在此间举行的重庆市新型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建设推进会上,唐双福肯定了大足区项目的这种尝试。同时,他提到,高标准农田还可以在农游结合上做出尝试,在种植、养殖的基础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形成新型农业产业业态。
据重庆市农综办党组书记郭忠亮介绍,重庆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是农业综合开发将供给侧改革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结合落地的有效载体,也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行动,目前按照“六化”(水利化、机械化、便民化、产业化、生态化、长效化)建设的6个新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正加快推进。到2020年,重庆市将建设500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着力打造形成一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基础产能建设与产业开发协调并进,助推现代多功能农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