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换
新闻
重庆石柱:昔日的“望天田”不再“望天”
2016
03/18
11:10

改善“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现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重庆市革命老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多方筹集资金,因地制宜发展“小农水”,让一批又一批“望天田”实现能排能灌,结束了“望天”的历史。

2.jpg

3.jpg

石柱县60%左右的农田是梯田和山垅田。长期以来,多数农田旱季“干巴巴”、雨季“哗啦啦”,石柱县最怕的天灾是干旱,而水利设施又是该县最薄弱的环节。由于水利设施不健全,很多旱耕地只能依靠自然降水而成为“望天田”,每到灌溉忙时,村民争水的现象屡屡发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百十把锄头争水的场面。为了彼此监督,以前不少村民一度晚上都不睡觉,守在田边。

2010年,石柱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县后,采取分批实施、逐个突破的做法积极推进,不断加大了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对全县小(二)型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保证旱时有充足的水灌溉农田,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尤其是2015年,石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继续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累计完成建设总投资20450万元,动工修建水利工程2155处,修复水毁工程224处,新建和维护蓄水池233口,建设村镇供水工程25处,解决了3.43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清淤沟渠400公里,加高加固堤防40公里,疏浚河道9公里,整治山坪塘873口。新增蓄水能力17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0.38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27万亩。

“前些年因为干旱收成不好,很多人都不愿意种地而纷纷外出打工,村里的土地荒芜了很多。”龙沙镇蔬菜种粮大户马泽贞说,随着水利条件的不断改善,先前出去打工的人又回来种地了,原来荒芜的土地现在又被重新利用起来,村里的“望天田”变得不再望天而成为了一片片致富地。

石柱县还高度重视“小农水”工程建、管、用互相脱节的问题,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民办公助”、“一事一议”、“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中,在项目所在村组成立了用水协会,再以用水协会为业主,通过“一事一议”,对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大的项目,采取民选方式确定专业队伍实施;对建设难度较小的项目,由协会自行组织技术人员、协会会员进行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