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换
新闻
解读上半年重庆三大“科技新政”: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2016
06/06
09:20

翻开重庆“十三五”规划的蓝图,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目标赫然在列,而科技创新则是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发展的最有力支撑。重庆既然谋定西部创新中心,科技体制方面的改革势必要先行,为此,重庆市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在科技体制领域积极部署实施了三大重要的改革举措,这三大改革新政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肌理、攻坚破冰、大胆探索,获得产学研各方关注和“点赞”,相信这些改革新政,一定会给重庆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带来取之不竭的“制度红利”。

2.png

科技计划改革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背景

重庆在创新发展上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技术,尤其是先进技术,解决这一难题,必须通过大力度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计划改革系统回答了五个问题:项目如何生成,经费如何配置,如何验收,成果如何评价,产权如何激励。

目标

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配置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整体研发能力,解决缺技术这一难题,同时激发广大科研者的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推动创新驱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部署

在科技计划改革当中,最核心的是科研项目的管理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改革的总体方案已出台,今年进入付诸实施的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生成靠竞争立项,完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来配置项目资源,谁具备优势的研究能力,谁就来承接科技研发项目。

经费配置实行定额资助,公益类项目事前定额资助,市场类项目事后定额补助,包括约束性后补助和奖励性后补助。

推行第三方集中验收制度,改变了60多年来科技研发项目都由项目的承担者自己请专家组织验收,自己出经费搞验收的现象。从2016年开始实行第三方集中验收,由政府承担费用进行第三方集中验收。

成果的评价坚持多维评价效益优先,公益类的项目注重应用,没有应用的就不能作为优秀成果评奖,市场类的没有转化效益的一律不参与评奖。

成果转化实行激励改革,在科技成果形成以后进行分权改革。科技成果一诞生就要在初始登记环节把权利进行分配,鼓励科研成果向个人倾斜,以激发他的创新活力。

关键行动

“买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立项前费尽心思编材料、立项后千方百计找发票”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这些长期存在的顽疾,今年4月,重庆市出台新的《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推出“七条新政”全面改革科研项目与科技经费管理,取消预算编制、放开经费管理,以破解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中的顽疾。新政从今年开始在所有新立项的市级科研项目中全面推行。

这七条新政包括:财政科技经费实行定额资助;市场类科研项目推行事后补助;人力资源费比例从以前的不到5%提高到30%至60%;项目承担单位可自行确定和调整科技经费支出结构;项目结题实行第三方验收不再“走过场”;科研经费结余不再收缴;对于科研人员承担来自于市场的横向科研项目与来自于政府的纵向科研项目同等对待。重庆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取消项目申报经费预算的省市。

3.jpg

科技金融改革

解决创投资本不足

背景

重庆在创新发展中面临的第二大问题,就是缺资本,科技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知识产权难以抵押贷款的困扰,创业者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很多创新创业者因为面临融资难题,倒在“最后一百米”,因此只有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改革,通过培育创投体系来解决创投的资本不足。

目标

在去年建立起科技金融政策支撑体系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培育全链条全覆盖的科技创投体系,包括科技股权投资体系,科技债权融资体系,科技众筹募资体系,让全市的创新创业者能够获得投融资体系的系统支撑。

部署

2015年以来,重庆市推出了较大力度的科技金融管理改革措施,设立创业种子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三大政府引导基金,搭建部门之间协同、市和区县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展开了全市范围的创业投资行动。2016年,三大政府引导基金直接参股形成创投基金规模预计将达到170亿元,引导形成全社会创投资本规模超过300亿元,专注投入于探索未来产业、引领新兴产业的项目,并影响带动各类资金共同推动重庆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行动

4月22日,重庆市科技金融服务联盟正式成立。科技金融服务联盟是由重庆科技金融集团、重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联合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等68家银行、创投、科技中介机构,证券、担保公司,区县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共同发起的非政府组织。今后,联盟内的68家金融机构将为这些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积极促进投贷联动和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共享,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有效聚集科技金融领域各种创新要素,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引导社会资源不断投入科技创新,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服务机构的融合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4.png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二十条举措

为科技型企业送“礼包”

背景

2015年重庆市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9.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今年1-4月,重庆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带动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是重庆市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面临资金、体制、人才等诸多问题的制约。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重庆市政府今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意见》,市科委也配发了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共推出二十条举措,涵盖财税激励、金融支持、引导鼓励及成果转化、资源共享、人才保障、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

目标

通过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二十条”政策集成与服务创新,通过全市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各界参与——

到2018年,全市要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00家;

到2020年,全市要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200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新增挂牌上市企业200家。

部署

重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二十条举措,从标准、路径、政策、服务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制度设计与政策集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提供“政策包”和“服务包”两类支撑,满足科技型企业孵化成长、发展壮大的现实需求。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还可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和有研发活动的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活动费加计扣除政策等。所有政策叠加后,堪称是重庆直辖以来,针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度最大的政策支撑。

下一步,重庆还将不断深化拓展改革创新,通过持续强化“技术+资本+创新生态”这三大支撑,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