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创新驱动方面又出新招,接连两个大礼包奉上,继近日市科委会同市财政局制定了《重庆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后,又在科研项目管理改革方面推出了五项新举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利好消息吧。
推出五项新举措减少束缚 调动创新激情
据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科研项目管理的本质是指导和规范科技人员参与创新活动,关注点应当放在科研项目的目标和绩效上,而过去的管理方式偏重于对科研项目过程和经费使用的管理,科研管理过紧过死,束缚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按照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着力推进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出台《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推出科研项目管理改革的五项新举措,切实为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松绑”,调动广大科研单位和人员的创新激情,进一步提升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这五项新举措都有哪些具体内容呢?让我们来一一盘点下。
举措一:竞争立项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科研项目采取竞争立项,避免暗箱操作,体现能者多得,推进科学公平立项。
其中:对基础前沿类项目,取消申报配额限制,扩大申报范围,公益类项目全面实行网上匿名评审,并扩大市外评审专家比例;市场类项目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核心支撑企业和高端研发平台等核心主体,以重大主题专项形式组织实施,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实行竞争择优。
举措二:定额资助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由政府购买专业机构的评估服务,事前合理确定财政经费资助额度,减少管理部门在经费配置上的自由裁量权;简化项目申报经费预算编制,面上一般项目不再要求填报经费预算,重点项目只需填报经费概算;项目结题验收不再以经费审计为前置条件,让申报单位把更多精力用于开展科研活动,让经费管理服从科研创新活动的需要。
举措三:注重绩效
据悉,根据不同科研项目采取不同措施。
产业类科研项目注重提高研发绩效,更多地采取以目标为导向的后补助方式支持,市级财政科技经费要加大对产业类科研项目和企业牵头实施项目的支持力度,比例不低于财政科技经费的80%。
产业技术开发类科研项目,主要由企业牵头实施,聚焦本市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技术需求,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发攻关以及推广应用示范,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类项目,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牵头实施,以面上项目为主,以地方培育苗子、争取国家支持为主,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前沿关键问题和优势学科发展方向,支持科研人员开展自由探索,在经费配置上实行事前资助。
举措四:支出放权
即下放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权。严格实行法人负责制,充分发挥项目承担单位在科研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责任主体作用,将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管理权下放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可按照本单位的科研和财经管理制度自行确定和调整政府资助经费的支出结构,不用再报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对通过结题验收的政府科研项目,其结余的科技经费不再收缴,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自主安排用于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举措五:第三方管理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后,从项目申报、立项评审、过程管理到结题验收的项目管理全流程具体事务,均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由第三方机构独立地完成对科研项目的评审、评价和过程监管,政府部门不再具体管理项目,将主要精力用于强化创新发展的战略研究、规划制定、监督管理和统筹协调上来。
据了解,为确保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创新举措落实到位,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还将强化相关监管措施。重点加强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以及参与项目管理和实施的评审咨询专家、第三方机构等4类主体的信用监管;推行项目管理信息公开,包括项目立项、资金配置、承担主体、创新绩效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规范第三方机构管理,建立第三方机构的遴选评估、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