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换
新闻
重庆围绕国家战略做大“枢纽经济”
2017
02/08
15:34

原标题:重庆围绕国家战略做大“枢纽经济”

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Y型”连接点上,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重庆紧紧围绕这两大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渝新欧、长江黄金水道、航空等综合交通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吸聚和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从而使重庆GDP连续11个季度领跑全国。

正如一些专家所说,重庆经济之所以“跑得快耐力足”,是产业结构及时实现了“换道超车”,比如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但更深层次,是重庆充分抓住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给予的战略机遇,打通了欧亚大陆桥之间的“梗阻”,形成了独特的“枢纽经济”。

渝新欧带来的产业之变

中欧铁路几十年前就有,但重新启用的大门为何直到2011年才由重庆来打开?这和重庆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直接关系。

“全球的网络终端产品,各种智能设施,40%是欧洲,包括西欧、东欧以及俄罗斯这一板块在消费,30%是美国、加拿大、巴西这些地方在消费,还有30%是东南亚、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在消费。在这样一个格局下,如果到重庆搞世界级的电子产品基地,40%的产品要运到欧洲,从重庆运到广东,再从广东坐船到欧洲,差不多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时间,不仅消耗时间,还有到沿海2000多公里铁路,然后再加上2万公里海路的运费,这个划不来。我们为了解决这件事,当时看着世界地图想到渝新欧铁路,这条铁路从50年代以来一直就有,因为中国内陆到新疆的铁路几十年前就有,为什么没有把它变成欧亚之间的运输大通道?”重庆的一位官员表示。

后来,为了给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重庆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6个沿途国家的海关签订了“一卡通”协定,定起点在重庆,定终点在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1万公里,这就是渝新欧。渝新欧开通后,重庆生产的产品找到了一条比航空便宜,比海运快速的大通道。国内其他省市纷纷跟进,义新欧、武新欧、郑新欧、蓉新欧等纷纷开通,后来都统称为中欧班列。

近年来,重庆经济发展迅速,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更是成为支柱性产业,各类智能终端产品达到2.7亿台件,产值突破5000亿元。惠普、宏碁、华硕、东芝、富士通等五大品牌,广达、富士康、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六大代工企业分别布局西永综合保税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此外还有上千家零部件企业聚集璧山、铜梁、永川、江津等区县,形成了“品牌+代工+配套”产业体系。可以说,没有渝新欧这个物流大通道,如此众多的电子信息企业就不可能选择重庆。

除了为产业提供通道,渝新欧本身也在创造新产业。从去年7月开始,越南、云南的咖啡陆续通过西南国际公路大通道抵达重庆,再经“渝新欧”转运后抵达欧洲。去年全年,重庆共实现咖啡贸易额近10亿元。在此基础上,去年6月重庆成立咖啡交易中心,借助这一中心,不产咖啡的重庆正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转口贸易基地。数据显示,短短半年时间,咖啡交易中心的交易额就达到了35亿元。

从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到咖啡交易中心的渐成气候,渝新欧大通道正在改变着重庆的产业结构。并且,随着铁空、铁公以及铁水等多式联运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重庆自贸区的获批,渝新欧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渝新欧将不仅仅是重庆的渝新欧,还将是西南、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渝新欧。

长江黄金水道增添新使命

一直以来,长江黄金水道充当着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长江三峡每年过闸货运量约1亿吨,其中重庆约占80%。如今伴随着渝新欧影响力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东中部货物借道长江,通过铁水联运抵达欧洲,长江成为重庆“枢纽经济”的重要通道。

据重庆市交委统计,近年来重庆利用长江下运集装箱、磷矿、钢材、商品车等,仅商品车一项,每年有约30万辆,主要为长安福特、铃木等。航运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港口、园区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长江沿线聚集了重庆约95%以上的汽车、摩托车、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等企业,促进了沿江产业带蓬勃发展。

渝新欧开通以来,重庆不断完善多式联运力度,铁水联运更加紧密,二者又相互存进,形成了良性循环,不少沿海的货物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运抵重庆,然后再经过重庆抵达欧洲。“以前渝新欧是为重庆服务,现在是为西南服务,为东南服务,为全国服务。”渝新欧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漆丹说。

长江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为重庆港口的基础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年3月,重庆出台《关于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今后五年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等多种方式,为进一步拓展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集聚作用。按照该实施意见,重庆将本着“港口、物流、产业”三结合的原则,建设“4+9”港口集群,其中4个为枢纽港,全部为铁公水联运港口,9个为专业化重点港口。

“以前的港口,规模没有那么大,仅靠周边的物流就可以‘吃饱’了。现在重庆集装箱的吞吐能力达到了300万标箱,需要更远距离货物的支撑。铁水联运是趋势,铁路和水路结合起来后,能更好地组织货源了。今后重庆还将大力开展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大进港铁路,进港公路建设,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的辐射力。”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综合规划处副处长林奇东说。

“2020年,重庆将基本建成‘4+9’的规模化、专业化港口群,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500万标箱。”据重庆市交委港建处处长廖劲松介绍,目前重庆货物吞吐量为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00万标箱,周边地区经重庆港中转的货物比重已达50%以上,基本建成“4+9”港口群后,周边货物经重庆港中转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届时重庆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地位将更为牢固。

航空搭建“Y型”空中桥梁

航空与重庆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早在2008年,重庆开建内陆开放高地,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门户,重庆机场开启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同年,重庆与全球IT业巨头惠普签署协议,一个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在重庆开建。为让惠普货运所需波音747货机起降,重庆机场特别将原定3200米的在建第二跑道延长至3600米。

那时,海产品、生鲜、皮鞋等货物,是重庆机场航空货运仓库的主客,运量屈指可数。但伴随着一大批全球知名IT企业相继落户重庆,重庆机场航空货物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重庆造”的IT产品,占据了重庆出港的国际货运总量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重庆机场进一步围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布局航线,逐步构建了覆盖欧、美、亚的国际客运、货运航线,对重庆经济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记者不久前在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国际货运站看到,大批笔电产品被打板后存放在待装区,即将运往欧洲。工作人员杨富凯告诉记者,重庆机场每天约有300吨货物出港,这些货物从工厂到港口再到装上飞机,只需要3、4个小时,然后一个晚上即可抵达欧洲。

“截至目前,重庆机场开通的国际(地区)航线达到了58条。其中,国际客运航线46条,航点覆盖罗马、赫尔辛基、旧金山、多哈、悉尼、马累、首尔、大阪、吉隆坡、曼谷等40个城市;国际货运航线12条,航点覆盖了阿姆斯特丹、列日、首尔、曼谷、法兰克福、阿拉木图等12个城市,已逐步构建起覆盖欧、美、亚的客、货运航线网络格局,国际航线重点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布局。”重庆机场集团规划发展部总经理周旭表示。

国际航线快速发展,国内航向也更加密集。一方面重庆机场不断强化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城市之间的联系,新开或加密了重庆飞往上海、南京、泉州、福州、广州、海口等地的航班;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作为中西部地区进出西藏及云贵高原的通道作用,开通了拉萨、林芝、昌都、九寨、丽江、康定、大理、香格里拉、红原等航点17个,每天近60个航班飞往高原。

重庆机场集团总经理谭平川说,和沿海地区相比,重庆打造开放高地并不具有地理优势,但重庆依托航空创新通关体系,使得物流进出更加便利,大大增强了重庆作为全国几何中心及“Y形”大通道连接点的聚合力和辐射力。

为进一步挖掘航空的货运潜力,重庆机场还与渝新欧搭建起了铁空联运的无缝衔接。去年5月,重庆将德国一批健身器材通过渝新欧班列中转后空运到新加坡。随着这条物流通道的常态化,未来重庆与4小时航空半径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届时重庆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亚洲的物流枢纽。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