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换
新闻
重庆发展创意产业首先得保护创意 APP产业环境
2013
06/03
15:33

“愤怒的小鸟”的奇迹,会不会由重庆企业创造?

完全可能。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

APP基本编码并不复杂,简单些的程序编制,一个三五人的团队用两个月就可完成。但是,和传统网页或应用软件不同,APP更强调创意。换句话说,APP的江湖,就是一招鲜,吃遍天。

做这种创意产业,重庆并不差资源。两江形成的大开大合的城市建筑景观、多元文化景观的并存,都赋予这座城市别样的创意特质。《周渔的火车》和《疯狂的石头》等后现代电影选在重庆拍摄,川美的火爆,均源自这种资源。

不过,创意要成为挣钱的产品,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在国内,抄袭俨然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走向成功的捷径,不少公司都热衷于走这样的捷径,并美其名曰“本土化”。

以APP市场为例,国内手机游戏市场正版率仅1.4%,而山寨版APP的份额却高达34.2%。在iOS平台上,热门游戏只占整体游戏数量的1.9%,山寨版占21.8%。大量游戏扎堆于跳跃、捕猎、塔防等“红海”主题,缺乏突破性创意。

要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做APP,出不了“愤怒的小鸟”,只会有“欢喜的小鸡”、“悲伤的小鸭”。

创意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抄袭,几乎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如果抄袭者得不到处罚,反而还能赚钱,包括APP开发在内的所有创意产业,就只能是镜花水月。

目前,国内多个省市都在倡导发展APP产业,但提得更多的是规模如何大、产业配套如何完善、政府扶持资金如何多。殊不知,这些都不是关键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抄袭成风,谁敢真心实意搞创意?

回头来说,重庆如果要想发展APP产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以此来鼓励创意、惩治抄袭,应该放在第一位。否则,无论你免费提供了多大的写字楼,给了多少财政补贴和无息贷款,无非是培育了一群抄袭大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