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工业园区是2002年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16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2010年被国家工信部授牌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装备制造”,2012年通过“国家绿色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评审。经过十年的发展,江津工业园区已形成双福组团、德感组团、珞璜组团和白沙组团“3+1”的管理模式,形成以装备制造(汽摩)、电子信息、材料工业、食品加工为支撑,以重庆潍柴、重齿公司、玖龙纸业、龙煜铜管、小康汽车、润通动力、益海嘉里、中粮粮油为龙头的工业体系。江津工业园区连续9年被评为重庆市“十强工业园区”,成为重庆市重点打造的千亿级工业园区之一。
一、十年发展,园区成效显著
2002年,江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并设立江津工业园区,开始了工业大发展之路。2005年,新增双福组团、珞璜组团,园区形成“一区三园”发展格局,江津工业快速发展,园区实现工业产值9.2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工业占全区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30%增加到33%。2010年,园区被国家工信部授牌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装备制造”,是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工业园区,园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工业产值386.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9%,工业占全区GDP的比重增加到50%。2012年,园区通过了“国家绿色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评审,园区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预计将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是200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倍;入库税金24亿元,是2002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8.6倍;工业增加值240亿元,是2002年全区工业增加值的8.9倍。十年,江津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经济总量上再创了十个“江津工业”。
二、“国”字招牌引领产业集群式发展
园区坚持走“整机+配套”工业发展道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了装备制造(汽摩)、电子信息、新型材料、食品加工等新的工业经济体系,并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着力构建重庆重要的笔记本电脑核心配套基地。围绕产业抓招商,园区共引进企业649户,协议引资2495.8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瑞士ABB、法国拉法基、中国兵装、华能集团、丰益国际、中冶科工、中粮集团、中船重工、韩国SK等9家。2011年,园区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8.1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8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6%。装备制造业是园区的产业龙头,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0.4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2%。
(一)装备制造业发展史
江津装备制造工业在过去近50年的发展中,伴随着我国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内迁和新建大批机械制造企业,如长风厂、重齿、潍柴、增压器厂等,这些企业成为江津装备工业的骨干,为江津装备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从80年改革开放前十年为产业平稳发展期,以中央和重庆市属企业为主,发展了一大批乡镇集体装备工业。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十年为结构调整时期,围绕重庆汽车和摩托车产业配套,崛起了大批中小型民营机械配件生产企业,如:川江车辆、江洲粉冶和非标厂等。第四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江津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全球性和区域性的产业转移,江津装备工业进入“三线”建设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建工工业、小康汽车、润通动力等一大批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的投产,有力地推动了江津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二)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十年来,装备制造业集中资源重点发展了从铸锻到精加工,从表面处理到总装,专业分工明确的机械加工产业链。在产业布局上,已初步形成以齿轮箱及风电设备、大型铸造、有色金属铸造为主的材料加工区,以汽车总装及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汽车制造区,以水泥设备、矿山设备制造为主的专用设备制造区和以柴油机、齿轮、曲轴为主的内燃机及零部件加工区。主要上游配套产业有:铸段、材料、冶金、有色金属、电器、橡塑等行业;下游配套产业有:风力发电、船舶、汽车、摩托车、材料、空调、汽(柴)油发电、铁路运输、建筑、冶金和文化用品等。
十年来,园区共入驻装备制造企业360余户,其中220余家已投产,主要集中在德感组团,龙头企业有重庆潍柴、重齿公司、赛迪重工、增压器厂、建工集团、重庆润通、重庆铁马、渝安集团、龙煜铜管等10余户。2011年,产值1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企业30户,其中10亿元以上有重庆潍柴、龙煜铜管、润通动力、建工集团、小康汽车等5户,产值50亿元以上有重齿公司1户。初步形成了以重齿公司、重庆潍柴为龙头的通用设备制造,以小康、润通、铁马为龙头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以龙煜铜管为龙头的金属制品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2011年,江津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69%,整机与零部件企业的产值比例为2.5 :1,装备制造集群本地配套率达到40%。
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中小企业都成立了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或实验室,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机制,依托中船重工、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钢铁设计院、重庆江南职业学校等科研院所,采取合作攻关和对口交往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推进企业项目技改,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11年底,江津装备制造业拥有重齿公司、建工工业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重庆潍柴、润通动力、长风机器、赛迪重工、龙煜铜管、江津ABB、小康汽车等8个省级技术中心;国际知名品牌有瑞士ABB、中冶科工等2个;国家名牌产品有重齿牌船用齿轮箱、重齿牌减速机、豪爵摩托等3个;重庆市名牌产品有永进牌JS中心传动磨机减速机、重齿风力发电偏航齿轮箱PH系列、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FL系列等21个;有效专利419件。
(三)其它行业发展情况
在装备制造业的引领下,电子信息、新型材料、食品加工业等行业也迅速崛起。2011年,电子信息业新引进群光电子等项目15个,26户规模企业实现产值21.2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5%;新型材料业新引进哈维斯特铝业等项目9个,50户规模企业实现产值110.2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7.9%;食品加工业8户规模企业实现产值37.7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1%。到2011年,新型材料集群有市级技术中心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农副产品加工集群有市级技术中心1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华老字号2个。
三、工业园区未来发展
今后,江津区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集群式发展,力争到 2016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建成重庆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一)打造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一是打造装备制造集群。大力发展内燃机及其配套产业链、齿轮箱产业链、专用设备制造产业链、汽车制造产业链,打造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绿色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内燃机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到 2016年,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二是打造汽摩及零部件集群。全力打造微车、乘用车、摩托车等产业链,到2016年,汽摩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三是打造是电子信息及云计算集群。大力发展计算机及零部件、通信产品、电子器件及材料、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链。到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四是打造新型材料集群。形成印刷包装、钢铁制品及金属深加工等产业链。到2016年,新型材料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五是打造食品工业集群。形成油、米、面、方便食品精加工产业链和水果、坚果深加工产业链。到2016年,食品工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二)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和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2000亿园区的发展空间要求,调整工业用地总规和土规面积。到2016年,符合“两规”工业用地面积从30.18平方公里调整到50平方公里,建成42.5平方公里。双福组团重点布局汽摩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2016年工业建成面积14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入库税收25亿元。德感组团重点布局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 2016年工业建成面积13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入库税收20亿元。珞璜组团重点布局汽摩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 2016年工业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入库税收达10亿元。白沙组团重点打造中小企业基地,重点布局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2016年工业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入库税收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