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换
新闻
重庆城口:坡耕地发展起特色效益农业<组图>
2013
01/25
09:28

在重庆城口,像这样的陡坡耕地到处都是。通讯员 朱大为 摄

 

村民积极投劳坡耕地治理。通讯员 朱大为 摄

1月13日下午,重庆城口县修齐镇白果村,村支书余良建正在自家地里忙活着。这块地位于一面陡坡上,锄头一下去,泥巴就簌簌地往下滚落。

“以种洋芋为例,这样的地产量最多只有正常地块的60%。”余良建说,他家原有十多亩耕地,全是这样的坡耕地。

重庆城口位于大巴山南麓,县内地势起伏不平。一直以来,以农业为主的重庆城口在土地上都面临着一个最大的瓶颈——坡耕地比例大,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7%以上,其中77%以上的坡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

这样的局面,在全市是绝无仅有的。重庆城口该如何打破瓶颈,发展效益农业?

3年改造万余亩坡耕地,发展起特色效益农业

重庆城口是国家水利部重点扶贫县之一,自2010年起,连续3年被列入全国开展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县。重庆城口抓住这个机遇,开始对全县33.4余万亩坡耕地进行治理。

“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主要进行坡改梯。”县水务局水保科科长杨华良说,中央和市里每年拨款1250万元,要求重庆城口每年治理坡耕地6250亩,算下来每亩投入2000元。但实际上,治理一亩坡耕地平均要8000元,最多的每亩需上万元。尽管如此,重庆城口还是克服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3年来共计治理坡耕地1万余亩。

利用改造后的坡耕地,重庆城口开始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坪坝镇6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葛城街道和复兴街道共计200余亩大棚蔬菜基地、北坪乡正在实施的2000亩种马铃薯(种薯)基地……这些都是这两年在坡改梯后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

“以前我们也想发展产业,可面对这样陡的耕地,有谁愿意来,我们想都不敢想。”坪坝镇光明村村民何平均说,他现在把治理后的坡耕地流转出去种猕猴桃,光是土地流转费,就比以前种庄稼收益高,还不算打工收入。

“治理后土地面积是减少了一些,但作物总产量提高了30%。”同村的谢道芝说,她家的坡耕地改造了一部分,她很期待接下来的治理工程。

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农民减地反而增收

原则上,25度以上坡地不再改梯,而是退耕还林还草,农民耕地少了怎么办?况且,这样的耕地在重庆城口坡耕地中占到了高达77%的比例。

重庆城口的做法是,还林就种经济林,还草就种中药材。

3年来,重庆城口共在原有坡耕地上退耕还林12万亩,种上了板栗和核桃等干果,这些经济林今年就能见效益,预计每亩可有2000元纯收入,比以前种庄稼高出一倍多。目前重庆城口还有32.6万亩可发展经济林的坡耕地,又将惠及十余万重庆城口农民。

此外,重庆城口还在陡坡耕地上新种了12万亩中药材,也将很快看到效益。

坡耕地改造让农民耕地减少,却反而增收了。据统计,重庆城口自实施坡耕地改造以来,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率提高了80%,土地产出率提高50%。通过坡耕地治理,项目区域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原来只种植玉米土豆单一品种,发展为多种经济作物并存的种植模式。同时,坡耕地治理使得项目区内蓄水保土量增加了96.48万吨,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68.42%增加到80.7%,蓄水保土能力增强,缓洪减沙效果明显。

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地面平整度差的旱地,一般是指坡度在6—25度之间的耕地,超过25度的称为陡坡耕地。坡耕地的最大危害是无法保水、保土、保肥,农作物产量低下,侵蚀后还会对其下部地区造成污染。坡耕地耕种面积越大,水土流失也越大;坡度越大,危害越大。

对坡耕地的治理可采取坡改梯的方式,但原则上,超过25度的坡耕地不再改梯,而应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