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重庆该如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发挥出自身优势,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全国两会期间,重庆日报记者通过网络平台对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进行了“云采访”,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颜若雯 周尤
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大足区委书记 于会文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谭平川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市民族宗教委主任 丁时勇
强化四项举措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加速跑”
在于会文看来,大足作为成渝相向发展战略腹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撑、成渝主轴特色产业集聚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迎来了多重政策利好、投资利好,极大地提振了市场预期和社会预期。
“可以说,‘十四五’时期是大足千载难逢的发展黄金期,我们将强化四项举措,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加速跑’。”于会文说,四项举措分别为交通先行构建城市联通网、文旅赋能提升城市吸引力、区域协作增强产业开放度、营商环境强化城市竞争力。
去年,成渝中线高铁在大足设置了大足石刻站,这条高铁是沪蓉高铁的一部分,建成后从大足到重庆北站13分钟,到成都东站25分钟。
这是大足助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关键一步。于会文表示,下一步,大足将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完善大足对外交通大通道,把大足建设成为渝西川东的交通枢纽。
与此同时,大足还将切实把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大足石刻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围绕“做大世界遗产游、做强温泉养生游、做靓醉美乡村游”的思路,加快建设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十里荷棠等一批文旅项目,打造高端酒店、高档民宿,吸引更多年轻人、文化人、外国人到大足,“让来的人还想来,没来的人都想来。”
于会文透露,今年,大足计划召开一次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进会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邀请全国多地文旅部门齐聚大足,感悟大足石刻、体验山湾时光、泛舟龙水湖畔、品味特色美食,把大足的好山好水、人文底蕴展示出来。
去年,大足进出口势头很好,同比增长20%以上。“我们的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农机配件,远销俄罗斯、越南、老挝、印尼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前景不错。”于会文表示,当前,大足正推动中国挪威“一带一路”极地物流项目建设,与长安民生物流合作,在海外设立冷链物流仓,在大足建立承接物流库,实现北欧海产品和大足的汽摩、五金、文创等产品双向流动。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提升对外开放层次与水平的题中之义。于会文表示,大足还将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过程监督,千方百计为企业服好务。研究制定新版改革举措,健全公平竞争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打造渝西地区营商环境优选地。
加快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协同构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机场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推动内陆城市开放的新引擎、新动能,在新时期新格局中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是机场的重要使命。”谭平川表示,机场应充分发挥航空在内陆开放中的“先导性”和“驱动性”作用,加快航空功能性平台和开放通道建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沿边、不靠海,对外开放离不开航空平台的支撑。当前,川渝两地正合力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携手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谭平川介绍,重庆江北机场是中西部地区唯一拥有3座航站楼、3条跑道同时运行的机场,航空功能保障能力拥有良好基础。去年底,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重庆的第二机场规划写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加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航在即,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机场规模体量相当的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呼之欲出。
“这将有助于放大民航平台效应,进一步提升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集聚辐射功能,推动内陆地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谭平川说,截至2020年底,重庆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1条,构建起覆盖欧、美、澳、亚、非的客货运航线网络。
“国际航线网络将内陆城市推向了开放前沿,发挥好民航的网络效应,将有助于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谭平川说,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将有效推动川渝两地参与全球战略性资源的分工,强化全球影响力和要素集聚力,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谭平川同时表示,尽管川渝两地机场客货合计总量较大,但川渝两地在争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中单个机场体量小、两地机场协同不够、联通网络不完善等短板依然存在。因此,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将提交“协同构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助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相关建议,呼吁川渝两地机场发挥“双城三场”协同效应和优势,协同构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更好畅通、稳定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供应链和产业链。
从五个方面发力,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十四五’时期,重庆应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动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丁时勇表示,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重利好在西部地区的高频率叠加,为重庆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丁时勇看来,重庆要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开放是发挥带动作用的题中之义、必由之路,首先是要在西部地区实现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那么,重庆应该如何做?
“要重点从五个方面发力。”丁时勇表示,首先是建好开放通道,加快建设出海出境大通道,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其次是拓展开放平台,构建国际化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探索陆上贸易规则等先行先试开放制度创新,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端要素。三是发展开放型经济,构建集群、集聚、集约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四是优化开放环境,全面提升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居环境,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最后是对外交流合作,全方位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建设中西部地区国际交往中心。
丁时勇表示,目前重庆消费正加快复苏,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总体平稳,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合作持续深入开展,开放通道平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口岸营商环境日趋优化。“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北京、上海等城市,我们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持续用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对外开放。”
人才,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丁时勇认为,“十四五”时期,重庆应进一步树立“识人、抢人、留人”意识,出台更加开放开明的人才引进、人才留用政策,让国内外高端优秀人才提起重庆就想来,选择重庆就不后悔,吸引更多人才涌向重庆、齐聚重庆、留在重庆,助力重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