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换
新闻
重庆去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03.5亿元 态势良好
2013
01/28
13:37

市财政局1月27日公布去年我市财政收支情况: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总体上呈现持续向好态势;支出3055.2亿元,其中民生方面支出达到1606亿元,占比超过50%。

市财政局人士称,去年我市财政收入增幅较往年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实施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影响。2012年,我市在执行西部大开发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同时,兑现企业出口退税68亿元,通过提高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结构性减税措施让利企业82亿元。这些高含金量财政政策、资金的落实,激活了市场信心,使我市经济逐步回升。若剔除上述减税政策和去年一次性增收因素,其税收增幅与经济增长、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相协调,发展步伐更为稳健。

我市经济趋稳的另一个重要支撑是区域经济发力。2012年,全市区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85.1亿元,增长13.3%。26个区县一般预算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0亿元的有13个区县,比2011年增加5个。

去年,我市财力进一步向民生倾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就业、养老、低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财政支出增幅较为明显的有:教育支出473.2亿元,同比增长48.5%;就业支出21.8亿元,增长25.5%;卫生支出166.9亿元,增长21.3%;社会保障支出377.2亿元,增长17.3%;保障性住房支出176.1亿元,增长11.8%;文化体育支出32.4亿元,增长9.4%。

巧做“加减法”

全年结构性减税217亿元

本报讯 (记者 廖雪梅)1月25日,市财政局人士介绍,去年我市财政精心处理好“取”和“予”关系,巧做“加减法”,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全市税收增幅14%左右

去年初,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以低势开局,逐月回升至年底的14.5%,与过去6年连年以30%以上速度增长相比有较大幅度回落。如果单从数据上看,我市经济发展似乎受阻。

事实是否如此?

市财政局人士介绍,财政收入指标下降,除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还在于我市降速提质的结构调整。2012年,我市落实西部大开发、出口退税和提高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结构性减税政策217亿元,落实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市级财税扶持政策90亿元。

舍得让利,换来的是企业更加从容应对不利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在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加大投入,使得我市经济主体发展要素质量更加优化。2012年全市税收增幅从年初0.7%、6月3.6%、10月6.5%到年底10.1%,考虑减税政策和上年一次性增收因素,增幅在14%左右,与经济增长吻合。上扬曲线足以佐证结构调整带来的积极效应,指标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高。

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

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回升,2012年我市将目光瞄准实体经济,坚持走实业富民兴渝之路。

去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市财政赓即拿出44条“干货”政策,其中分量最重的当属每年设立20亿元非公经济专项,用于支持技术改造、先进设备引进、上市企业重组、自主创新平台建设补助、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资金补助、新创办小微企业租用经营场地租金补贴等。2012年6月后短短半年时间,我市就拨出扶持资金19.5亿元。

一举出多效。据统计,2012年民营企业所产生的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量的47.7%,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近一半;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近50%。

财政服务经济的措施不止于此。去年,市财政安排8.2亿元发展外向型经济;每年10亿元以上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并力争每年增加20%;至少18%的年度政府采购预算额“拿给”小微企业;通过资本金注入、税费优惠等,支持铁路、机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商贸流通……

一系列调控政策激活了收入“增长源”,随着全市经济综合实力上升,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一般预算收入从2007年577.6亿元提高到2012年1703.5亿元。

“两翼”一般预算收入增速

连续5年高于“一圈”

记者1月25日从市财政局了解到,2012年我市“两翼”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0.1%、19.4%,高于“一圈”11.9%的增速。这是“两翼”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一圈”地区。

市财政局人士认为,随着“圈”“翼”经济形成良性互动,“美丽重庆”建设加快,我市的经济版图正发生明显变化,空间布局更趋协调、科学。

区县最低人均财力逾8万余元

2012年,我市坚持财力75%以上用于区县、一般预算支出50%以上用于民生、70%以上转移支付提前下达,建立保障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对区县各项补助达到1211.3亿元,增长13.9%,区县最低人均财力8万元以上,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的人均财力提高到10.9万元。

与此同时,市财政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如今,全市经济增长正从主要依靠主城“单一推动”向各区域“多级支撑”迈进:“一圈”努力在技术、人才、资本、开放等方面继续领先,仍然是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两翼”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到战略高度,经济竞争优势明显提升。

“三农”支出增长

2012年,我市安排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19.7亿元,补助27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限制开发区县、禁止开发区县和重要生态区县社会事业;落实中央三峡后续工作专项和三峡水库库区基金等81.3亿元,建设长江两岸生态屏障、防治库区地灾等;拨付47.3亿元完善污水管网,补助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安排2.3亿元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拨付39.8亿元推进污染物减排,连片整治农村环境等;安排25.1亿元推动环保搬迁,创建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

我市以重点集镇和农民新村建设、新兴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12年“三农”支出712.8亿元,增长22%,高出全市财政支出7.2个百分点。在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