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改造与创新研发“双管齐下”
涪陵这样打造600亿元产值规模的材料产业集
▲位于涪陵白涛工业园区的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重庆日报受访者供图)
“呜!”6月15日,随着火车汽笛鸣响,一批产自涪陵白涛工业园区的己二酸产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抵广西北部湾,将换装海轮分别运往到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
这批出口的新材料产品,是由白涛园区内的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下称重庆华峰)进行生产,后者是浙江华峰集团在涪陵投建的产业园,现有华峰化工、华峰氨纶、华峰聚酰胺等多家子公司入驻。
从涪陵区经信委获悉,通过围绕聚酯、聚氨酯、聚酰胺等新材料产业补链、强链,涪陵现已形成600亿元产值规模的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培育建设全市新材料产业高地。
“涪陵已经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己二酸和氨纶生产基地。”涪陵区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己二酸主要用于生产各种酯类产品,涉及医药、印染、塑料等工业产业领域,氨纶作为弹性纤维,主要应用于服装制造、人工器官材料等配套,正是这两款在日常生活应用需求量大的材料产品,让重庆华峰每年订单不断。
能够将产量规模做到全球领先,通过在生产环节中注入“智能因子”,是重庆华峰“生产秘诀”之一。
走进重庆华峰产品仓库,一批批刚下线的材料产品不断从自动流水线传输而来,流水线旁侧多个机器人不停地用机器臂将其拿起后进行分类和码垛,并且每件产品都有专属编码,可根据编码随时提取相应产品。
重庆华峰负责人表示,企业每年都在逐项推动生产线数字化及智能化升级,包括用全自动连续聚合装备取代手工添加辅料的间歇聚合装备,用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贴纸管机器取代手工贴纸管操作,用全自动装箱设备取代人工打包操作,由机器人智能出入库取代人工搬运等,实现了智能化改造升级。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加强生产技术创新研发,是重庆华峰高质量发展另一“秘诀”。
“以前国内己二腈产品自主工业化生产属于空白。”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毅介绍,近两年重庆华峰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己二腈生产“卡脖子”技术难题,建成首套5万吨苯法工艺生产己二腈装置。今年4月,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举行的学术会议上,这项生产工艺技术通过中科院专家鉴定,认为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己二腈产业化技术空白,建议加大推广应用。
涪陵区经信委表示,截至去年底,该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742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648亿元,占比近4成。“十四五”期间,涪陵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而新材料产业将通过加强补链强链,持续实施智能改造和创新研发,成为带动全区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来源 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