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一千多年前,寓居夔州(今奉节)的诗人杜甫曾留下赞颂柑橘的诗句。今年初,通过中国三峡柑橘(奉节脐橙)交易中心,5000吨当季采摘的奉节脐橙 “走向远方”,销往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县,有着“中华诗城”的美誉,却也一度面临产业空虚的困境。近年来,奉节县围绕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提档升级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培育大数据产业,挖潜文旅产业,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
提档升级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激发产业新活力
中国三峡柑橘(奉节脐橙)交易中心的生产加工厂房内,12通道脐橙全自动分选包装生产线正在运行。刚从果农家收购来的脐橙,上线后经过自动清洗、风干,根据大小、含糖量等分选指标,落入对应通道下方的筐内。
该交易中心所在的草堂镇,因杜甫曾在此建草堂居住而得名,这里也是奉节脐橙的主产地之一。去年底,位于奉节县生态工业园区草堂片区的中国三峡柑橘(奉节脐橙)交易中心投用,传统脐橙产业迈出重塑供应链的关键一步。
据该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周坚介绍,过去奉节脐橙多由果农分散种植,单个小主体难以对接大市场。中心成立后,集分拣、商品化处理、冷链物流、销售等于一体,增强了原产地规模化供应水平,为果农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推动了奉节脐橙产业标准化、精细化、高端化。
在奉节县生态工业园区,过去“有而不强”的眼镜制造产业,正在焕发新的活力。重庆万大眼镜有限公司是奉节县去年从浙江引入的全产业链眼镜企业。该企业董事长何江说,公司在奉节县已投入3条生产线,可年产眼镜800万副,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奉节县发挥劳动力资源、供应链等优势,着力做强眼镜产业。”奉节县生态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韩璐璘说,为支持眼镜产业发展,奉节县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招工用工难、物流运输不畅等问题,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奉节县已入驻眼镜企业90多家,眼镜企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
培育大数据产业,创造就业新岗位
在奉节县城,有两栋高楼并肩而立,形似长江三峡之一瞿塘峡的夔门。这里是奉节大数据产业园——县城新的就业创业中心。
曾经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奉节人余兆荣,在产业园内的百度智能云(奉节)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上班已将近一年。随着当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像余兆荣这样懂技术的当地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大数据产业园为当地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这得益于近年来奉节县紧抓数字经济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无到有”培育出大数据产业。目前,产业园已落户大数据领域企业22家,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加速集聚的大数据产业,不但成为奉节产业结构中的新成员,也为传统产业安上了“翅膀”。在位于大数据产业园区的京东(奉节)数字经济产业园,一家企业的网络直播间内,长桌上摆放着脐橙、腊肉等土特产,几名主播正在直播带货。“去年脐橙刚上市时,我们半个月就销售了500万元。”主播罗军告诉记者。
“通过税收优惠、免租金等扶持政策,园区已吸引多家公司入驻,今年前两个月入驻公司销售额超过3600万元。目前,还有30多家企业在排队等待入驻。”为企业提供电商直播场地、物流等服务的京东(奉节)数字经济产业园负责人窦威锋说。
挖潜文旅产业,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奉节县青龙镇大窝社区,当地群众见证了这个社区从矿区到景区的转变历程。
1955年,大窝建起硫磺厂。硫磺开采导致的污染,给当地生态造成破坏。1998年,硫磺厂关停,当地随之对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植被逐步得到恢复。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窝社区在工业遗址上做文章,开启了发展方式的绿色“蝶变”。
“我们将长期闲置的硫磺厂矿井、车间、冶炼炉、大礼堂等工业遗址,与峡谷、溶洞等自然资源有机融合,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基地,过去硫磺厂的工人由此变身‘新农人’,吃上‘旅游饭’。”大窝社区党支部书记文金平说。
54岁的宋光勋曾是硫磺厂的一名工人,工厂关停后他在社区内开了一家超市。随着景区开园,超市生意日益兴旺,他用赚来的钱翻新了自家的房屋,又供孩子上了大学。过去一直在外开车跑货运的罗良顺,2018年也返乡开办农家乐,每天最多接待400名游客用餐,去年营业收入近70万元。
“奉节牢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正加快推进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奉节县委书记张果说,奉节将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文化资源深度转化,不断向着“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迈进,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