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工业园区一角 摄/杨敏
科瑞南海制药
2003年7月,重庆黔江区委、区政府规划建设了渝东南首家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正阳工业园区,至今正好10年。
这10年,重庆黔江区大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在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阳工业园面积从启动时的1.32平方公里拓展到13.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产业投资80亿元,入驻企业140余户,到2012年工业产值实现95.6亿元,成为重庆黔江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这10年,正阳工业园区坚持“城园互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特色生态园区,逐步形成了以正阳组团、青杠组团、冯家组团、正阳现代物流基地为主的“三组团一基地”格局。
这10年,重庆黔江人抢抓东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和武陵山地区经济协作等历史机遇,在昔日的荒郊野岭上开发出一个园区,带动了一座新城。
今年1-6月,重庆黔江正阳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49亿元,同比增长44.2%,落户企业达140余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就有15户。
“重庆黔江的工业园区虽然起步晚,但后劲十足。”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大诚说,近年来,正阳工业园区实现了跨越发展,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近百亿元,跻身全市特色工业园区20强,成为地方工业的“小巨人”,正逐步成为渝东南的经济引擎。
铁路拐弯进 运来投资热
10年前,正阳偏处一隅,与重庆黔江城大山相隔,没有火车站,没有飞机场,没有高速路,没有四通八达的园区公路,一拨又一拨的客商望山兴叹。
上世纪90年代的一件事让李大诚印象特别深刻,当时重庆黔江花大力气包装策划一个年产30万吨氧化铝项目推出招商引资,可成都、重庆、新疆等一批客商来到重庆黔江实地考察后,最终都因为“嫌弃”重庆黔江交通条件太差而打道回府。
“交通不畅,客商不来!建园头3年,园区发展相当缓慢,整个园区才引进6家企业。”李大诚感慨地说,很多企业在重庆黔江落户后,因交通不畅因素,造成企业成本增加、市场拓展困难、人才无法引进、公司落户不久就逐步撤离。
身处渝东南腹地的重庆黔江,一直渴望能解决交通这个瓶颈。2006年,重庆黔江区政府抓住了修建渝怀铁路的机会,通过多方努力,硬是将渝怀铁路拐了一个90度弯,引入重庆黔江沙坝,跨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圆梁山,穿隧道进入正阳。
如今,渝怀铁路重庆黔江火车站位于园区内,国道319二级公路穿境而过,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从园区南侧通过,重庆黔江飞机场坐落园区东北方向。随着区位优势的改变,重庆黔江开始成为客商投资的热土。
2009年,全国肉食品加工企业排名第一的江苏雨润集团重庆百发肉类加工有限公司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竣工;同年9月,全国啤酒企业排名第4位的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黔江分公司20万千升啤酒项目竣工;同年11月,正阳新材料循环产业项目(简称PVC联合一体化项目)奠基……
打造软环境 提升服务力
10年来,重庆黔江区委、区政府整合全区工业板块力量,推行片区工作指挥部“一线”运行机制,对招商、建设、运行、保障工作实施“项目精细化管理”,为将园区打造为创业福地、投资高地、服务洼地创造条件。
同时,通过建立并联审批制度,对涉及到园区企业的行政管理和审批部门前置到园区,直接面对面服务,并积极探索实行全程代办制度,免费为园区企业办理各种手续提供保姆式服务。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在正阳工业园区青杠化工园内,机声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碌地搬运着机械设备,技术人员仔细地安装、调试,一座座标准化厂房正在平地而起。这是由北京嵩杰华荣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地方公司联合投资的年产20万吨铝加工项目施工现场。
“项目落地之初,工作千头万绪,此时园区管委会向我们伸出了援手,从提供办公场所到办理注册、立项、土地手续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重庆京宏源实业公司总经理张军峰说, “起初公司人手不够,园区领导就亲自帮着筹划奠基仪式;制造铝制品需大量用电,园区管委会主动帮忙联系乌江电力公司协商电价;公司办公场地不足,管委会组织人员清理了土地上的附属物,腾出更多土地修建办公楼;开工后又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协调周边村民关系,净化生产环境,点点滴滴都让我们非常感动。”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0万吨铝板带箔、铝制品生产线,10万吨炭素生产线项目能够如期投产,年产值将达42.2亿元,年缴税费3.7亿元,解决劳动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
产研一体化 实现再升级
“别看现在是规模化企业,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手工小作坊。”近日,在重庆黔江区正阳工业园区乐尔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制造厂房内,董事长王连铭看着自己亲手创建起来的“机械王国”,眼神里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上世纪90年代王连铭就相中了正阳工业园这块极具潜力的“宝地”,创建了自己的机械制造企业。起初,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公司发展始终止步不前,只能在占地2亩的小作坊里接些基础的制造业务,年产值只有300余万元。
2009年,正阳工业园区实施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和投融资“三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各界广泛参与的园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在区委、区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王连铭广纳良才,引进近百名中高端技术人才,实现了产业的上档升级。
该公司自主创立了矿山机械“一坡三档”技术,并自主研发了6项发明专利,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市场销量供不应求。
如今,乐尔佳主要生产矿山机械,电烤火炉和各类大、中、小型机电,特别是东元派生系列,YX3派生系列,Y2及其派生系列等单相、三相异步电机,成为目前中国电机行业产品最齐全的企业,年产值实现8亿元。
据了解,建园10年来,园区注重自主研发创新,有23家园区企业先后与国内2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联合体、合作基地,其中有9家企业还建立了研发机构。同时,区政府还出台了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奖励等政策措施,将技改项目奖励投资额提升到5‰-7‰,累计兑现奖励资金2.5亿元。
截至目前,园区企业中有23家企业申请专利221项,获得授权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外观设计专利21项,拥有12个中国驰名商标、45个重庆市著名商标。
“四两拨千斤” 实现工业“连级跳”
近年来,重庆黔江正阳工业园工业产值从2009年的11.4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40.25亿元再到2012年的95.6亿元,实现了工业发展“连级跳”。
10年来,园区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着力引进、培育、壮大以工业为主体的各类产业项目,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推动企业提升生产效益,不断做大做强做实经济发展的底盘。
在发展的过程中,园区以31%的建设土地,集聚了全区7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了全区65%以上的工业产值、4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创造了全区20%以上的GDP、15%以上的利税。经济总量在渝东南园区中位居首位,尤其是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20%-30%的增幅。
2010年至2012年,连续荣获全市“特色工业园区”称号,获得重庆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重庆市特色工业园、重庆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重庆市民生工业示范园、重庆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等品牌,闯出了一条在民族贫困地区发展工业的新路子,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园区标准化厂房
投资50亿元
建设“家园式”园区
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标准化厂房,硬化的公路四通八达,安静的厂区不时传来几声鸟鸣,茂密的草木为厂区披上了绿色的“新衣”。这是走进重庆黔江正阳工业园区可以看到的场景。“对于入驻园区的企业,我们不仅要提供保姆式的服务,还要打造家一般的园区环境。”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孙铭说。
近年来,重庆黔江紧紧围绕“产城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城市东进”战略,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着力打造“工业园、生态园、新城区”,加快推进东部新城崛起。园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新区的环境营造,截至目前,基础设施投入已累计完成50余亿元。
为此,园区还成立了独立开发的建设公司,专业承担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在整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层层履行督察制度,加快建设的推进步伐。
建园以来,园区路、站前大道、黔永大道等20多条主干道绿化亮化同步到位;日供水3.8万吨、1.5万吨自来水厂和110KV、220KV两座变电站建成投用;有线电视、移动通讯和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年供气能力2亿立方米天然气工程、国地双电网保障工程、物流基地基本成型。
同时,园区还加大了廉租房、公租房、商品房“三房”和标准厂房建设,建成安置房25.5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8.72万平方米,累计吸纳城镇就业人口已突破1万。新增绿化面积5万余平方米,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成功创建市级“园林式”单位,园区已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的生态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