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1月23日电 2024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人大代表、铜梁区委书记谭庆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铜梁区确定了新一年全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的年度工作目标,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先行区,奋力打造成渝中部产业新高地。
“这个目标的确定既与我们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又与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一致,也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谭庆说,新的一年,铜梁谋定“5+5”的工作举措。将着眼长远,全力的推进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立足当前,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数字化和绿色转型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三服务”的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谭庆做客人民网重庆、重庆发布“新时代 新征程 新重庆——2024重庆两会会客厅”系列访谈。邹乐摄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
“在新的一年要全力的抓好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人才这5项基础性的常效支撑性的工作,努力为铜梁赶超跨越发展蓄势赋能。”谭庆介绍,铜梁将全面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建设,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中心城区的功能疏解,全面推进包括交通、能源大通道建设的一系列基础建设,同时加强外资外贸工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能级。
同时,强化科技赋能,聚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三个倍增”行动计划,推进新型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系列的创新平台、科创平台的建设,改革科研项目的支持方式,拓宽科技成果的转化渠道,积极的培育发展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努力去打造成渝地区“产业+科创”的双轮驱动重要增长极和成渝地区重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创新发展方面,将设立创新基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竞争力的创新主体,加强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加快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顺畅流动。
人才方面,将坚持以产业来集聚人才、以人才来引领产业,完善以产业为主导的政策体系,来实施重点产业领域的人才招引专项行动,推进人才创新的改革,形成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矩阵和人才服务体系,全力去打造渝西人才的集聚地。
谭庆做客人民网重庆、重庆发布“新时代 新征程 新重庆——2024重庆两会会客厅”系列访谈。邹乐摄做好“实功” 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为落实‘稳进增效’的要求,努力稳住经济大盘、稳住预期,仍然是我们新一年工作的主要任务。”谭庆介绍,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开展“三服务”的工作,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手段。铜梁将立足当前做好“实功”,让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一是要坚持大抓招商引资工作。将迭代升级招商的打法,大力开展产业链的集群招商,协同推进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工作,推动已经投产企业的挖潜增效,打造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提升区域发展的能级和竞争力。
二是继续坚持大抓扩大投资和消费促进的工作。在这之前,铜梁区引进了全市首个新型储能的整装项目,也创造了全市百亿级的工业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次年投产”的“铜梁速度”。今年,新的一年,铜梁将坚持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双向发力,互动协同,统筹抓好包括市级项目和区级的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实事的办理,以及工业技改和民间投资的激发,积极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闭环服务体系,同时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能,努力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是要大抓数字化和绿色转型发展。去年,铜梁区全面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全覆盖开展了核心业务的梳理,同时结合群众关心关注和产业发展所需,也谋划了“家医有约”“电力荷储智管”等特色的“一件事”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铜梁将积极地拥抱数字化变革,实施产业数字化增效、数字产业化的提质行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家医有约”等“一件事”的实质化发挥作用。“同时,我们将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攻坚战,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群众可享可即的美丽铜梁。”谭庆说。
谭庆做客人民网重庆、重庆发布“新时代 新征程 新重庆——2024重庆两会会客厅”系列访谈。邹乐摄四是大抓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持续优化城市“一主两副”和城镇的“一轴两翼”发展格局,提升产城融合发展的水平。谭庆介绍,铜梁是全国的蔬菜产业重点区和重庆市的蔬菜四大保供基地之一,去年,该区引进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巴岳农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入选了全市的经济领域改革典型案例。今年,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乡村产业和人居环境“两手抓两手硬”,强化科技兴农,打造巴渝和美乡村示范片和特色产业小镇,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五是常态化开展好“三服务”工作。坚持把支持企业发展的事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坎上。将健全常态化“三服务”机制,推出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全面提升基层、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刘政宁、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