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内,传来一阵电话铃声。科创经纪人程玉婵接起电话,向来电的企业负责人耐心回答申请发明专利相关问题。
“我以前也是一名科研人,后来成了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首批科创经纪人,加入了科研‘陪跑’队伍。”从事科创经纪业务近16年的程玉婵说,“陪跑”队伍的作用,就是为技术和市场“穿针引线”,打通成果转化的堵点。
这样的队伍,重庆高新区共建立了4支,囊括技术经理人、投资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深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概念验证、供需对接、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融资服务等各环节,满足各类成果转化特色需求。
“多亏有‘陪跑人’帮助,我们才能走到今天。”基诺莱(重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云威说。
原来,刘云威团队早已拥有专利基因组测序技术,却因不懂经营,迟迟难以获得经济效益。程玉婵了解情况后,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方案,协助该团队完成企业工商注册、创业辅导、项目申报代理等一系列服务,还协助他们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成功融资980万元。
如今,公司建立起一整套基因检测分析技术体系,开发出遗传病基因诊断等多个产品,可广泛适用于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儿童罕见病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这样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案例,在重庆高新区还有很多。
重庆科技大学防腐与表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镁合金绿色高耐蚀原位碳晶转化技术”科技成果正加速转化落地;重庆耐视特科技有限公司快速“牵手”本地供应商,实现一周内小批量试制……
一家家企业的落地、一项项成果的转化,都有“陪跑人”几方奔波的身影。科创“媒人”成功“牵线搭桥”的背后,是重庆高新区联动“政府+市场”的政策、平台、资金、技术等资源,构建全链条科技金融“资金池”带来的底气。
不仅如此,重庆高新区还创新实施“积分制”评价认定机制,让服务人才的也能成才。
重庆高新区通过重点考察“陪跑人”职业资格、任职经历等“能力指标”和促成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技术交易金额等“实绩指标”,精准赋分测算,选拔一批优秀“陪跑”人才,并为其提供相应的人才政策待遇和服务补贴。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陪跑”队伍不仅“跑得好”而且“跑得远”。截至2024年底,重庆高新区培育的“陪跑”人数已达460名,他们在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链中开展深度服务,转化科技成果265项。
下一步,重庆高新区将把服务视野从聚焦本土孵化向离岸孵化拓展,服务对象从聚焦高端人才向青年人才拓展,服务领域从聚焦主导产业向未来产业拓展,用“陪跑”机制这根“针”把技术和市场的网织得越来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