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换
新闻
重庆培育4家全国版权示范园区 积极推动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
2025
04/25
16:30

央广网重庆4月24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记者李明泽)4月24日上午,2024年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发布会举行。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卞明高在会上介绍,重庆市版权局坚持统筹推动版权保护和版权产业发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示范性产业链平台建设、版权企业与产品培育、版权保护与IP培育三方面。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李明泽 摄)

示范引领版权保护与创新发展 孵化众多原创IP

示范性产业链平台建设方面。重庆培育了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1个,全国版权示范园区4家、示范单位10家,在版权保护和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的积极作用。

卞明高回答记者提问(央广网发 李明泽 摄)

卞明高以重庆市某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为例介绍,近年来,在市版权局指导下,该园区将版权作为产业链接点,纵向聚焦版权价值开发与孵化,横向联动政府、机构,开展版权登记超2000件,为版权企业、设计师、艺术家提供版权保护和咨询服务,实现版权企业聚集、版权内容生产、版权价值转化,形成“版权要素化可交易、要素产品化可触达、产品市场化可消费”的产业生态。目前园区入驻企业290家,集聚了版权代理、品牌设计、文创开发等百余家版权企业,孵化了“我不是胖虎”“小刘鸭”等一系列原创IP,2024年该园区文化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

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功能 推动版权价值转化

版权企业与产品培育方面。重庆市强化版权密集型企业的创新主体功能,提升版权资源开发、运用和管理水平,完善版权确权、授权和交易机制,增强企业的版权成果转化和应用能力。卞明高以市内某声音内容综合性服务企业为例介绍,该企业通过要素交易获取网络文学版权,开发了一系列IP声音产品、文创产品以及网剧、游戏产品,实现年营收8亿元,成为该领域的全国头部企业。市版权局针对该企业声音内容创作周期短,甚至“边创作边播出”的情况,为其开通版权申报绿色通道,缩短版权登记周期,助推优质作品快速进入市场。又比如,重庆市内某潮流艺术家,其创作的一个雕塑装置艺术作品,进行版权交易后开发成盲盒手伴,把价值数万至数十万的一个大型作品,转化为79元一个的盲盒,受到消费市场青睐。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我们通过为企业优化版权服务、拓宽渠道资源、搭建展会平台等方式方法,大力推动以版权为纽带的价值转化,让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卞明高说道。

激发市场主体原创动能 推动版权成果转化

版权保护与IP培育方面。重庆市打通版权创造、保护、运用各环节,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原创动能,推动版权成果转化。据介绍,全国某头部微短剧创作机构,在重庆市版权局指导下,健全了涵盖版权登记、监测、维权等全流程的版权保护机制。2024年9月,该企业制造的一款文旅微短剧,上线48小时内全网曝光量超8亿。企业还跟进开展多渠道版权运营,并探索在海外短剧平台实现播出。目前,这部剧累计曝光量已超20亿。

同时卞明高也表示,在版权保护与IP培育方面,重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刚才列举的潮流艺术家为例,虽然他的爆款盲盒成为了现象级产品,但因版权权属界定不清等原因,其产品的版权收益与实际收益相去甚远。

下一步,重庆将进一步优化对市场主体的联系服务,让版权可知可感,版权转化简单易行。“尊重原创、保护版权,鼓励创新、用好版权。我们将与全社会一道,以版权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卞明高说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