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到2017年,全市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
形成医疗器械、中药、化学药三大产业集群,建成五大重点产业集聚区,集聚产业超过总规模的75%。
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7年,全市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
全市医药生产企业超过500家,培育产值百亿级企业3家,50亿级企业58家,10亿级企业15家以上,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510家。
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力争建成国家认定GLP实验室3个以上,临床前研究机构超过15个,临床试验机构超过20个,国家级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平台超过15个。
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以上,全市新药证书年均取得量超过15件,平均每年有30个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
形成医疗器械、中药、化学药三大产业集群,建成五大重点产业集聚区,集聚产业超过总规模的75%。
本报讯(记者夏帆李珩)1月31日,记者从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获悉,我市出台了《重庆市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在未来8年内将重振我市医药产业雄风。
据了解,2011年,我市医药产业(不含中药材种植)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33亿元。不过,和先进省市相比,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相对较慢,产业集聚度低。2011年我市医药生产企业数量仅占全国的1.5%。产业上下游融合差,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的优势,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注册产品数量少,品种规模小。
规划称,未来十年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到2020年,我市将发挥已有的优势基础和条件,振兴发展医药产业。
1规模发展化学制药
发展定位:建成全国重要的化学药生产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过700亿元。
规划称,振兴化学制药业着重发展规模化,将以制剂和原料药为核心,医药中间体为配套,推动仿制药制剂和原料药研发及产业化,整合优化大品种基本药物生产链条,提升中间体生产装备和技术水平,积极承接生产外包,重振重庆化学药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化学药品中,我市将重点发展新特药和大品种基本药物。其中,新特药重点在市场容量较大的抗感染、心脑血管、消化和代谢系统、抗肿瘤、抗抑郁、骨骼和肌肉系统、呼吸系统等7大类适应症领域。大品种基本药物则重点发展头孢类抗生素、解热镇痛、呼吸系统等领域的优势基本药物品种。
2现代中药产业注重特色
发展定位:建成国内最具特色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到2020年,产值达到350亿元。
规划称,我市将推动“大企业”、“大品种”、“大基地”联动,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整合技术和品种资源,着力培育大企业,调整中药材种植结构,建设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和濒危药材种植大基地。
在中成药方面,支持现已有的太极、天圣等有实力的企业在市内外进行并购重组,增强企业实力,并大力引进优势中药企业来渝建厂发展。规划表示,将支持企业围绕“急支糖浆”、“藿香正气口服液”、“通天口服液”、“补肾益寿胶囊”、“六味地黄丸”等优势品种进行深度开发。
此外,还将广泛收集中医院和名老中医的验方,进行科学系统研究,形成中成药新品种。
3集群发展医疗器械产业
发展定位: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和产业集群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过150亿元。
规划称,我市将对医疗器械产业进行分类突破。
就已保持技术领先的原始创新高端医疗设备,如超声聚焦无创治疗技术,可加速技术嫁接和二次开发。对于中高端医疗设备要加强研发,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发展手术机器人等。对于医用耗材,将围绕优势设备,引进、开发配件耗材和高端植入器械,同时可大力承接东部地区的一次性消耗用品等常规医用耗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