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换
新闻
智城热再袭 万亿市场开启“抢食”模式
2013
08/29
10:56

8月5日,住建部公布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之今年1月29日发布的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截止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

21世纪网从知情人士了解到,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起草《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议案在今年4月份上报了国务院,正式文件有望于近期发布。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决策层显然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寄予厚望。

“目前很多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但是怎么建,怎么达到好的建设和应用效果,并不是特别清楚。”赛迪世纪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郭慧鹏对21世纪网说。

2万亿投资诱惑

为实现智慧城市,IBM推出了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智慧银行等等。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度的深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到了井喷和后继爆发的时间点。

智慧城市的建设,相关的行业会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从发展进度来看,初期安防产业最为受益。从产品提供到系统集成,主营视频监控的、,主营IT设备的神州数码,专业系统集成的、等都有很多机会。

资料显示,以一个中型城市安防建设为例,需要1个智能交通系统、13个监控系统、7个平安城市系统、2个数字化城市管理、1个货物流通系统来计算,这也意味着仅安防投入逾15个亿。

除了安防,智慧城市拉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数字城管系统、云计算等相关概念的个股,其中包括易华录、、、、、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

评测中心智慧城市专家王理达认为,首先是运营商这块,通讯设施的建设现在已经有相应的工程项目在开展;第二是传统的一些信息系统集成的企业;还有就是一些本来是专心于一个领域的企业。

郭慧鹏也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会对整个产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交通行业、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安防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一些细分的行业,这些后续都会有相对持续的利好。”郭慧鹏说。

据IDC预测,未来10年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2013-2015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

多企业受益智慧城市红利

“在细分市场中,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公共安全等解决方案市场将实现较快增长。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长江证券表示,城镇化将有带来巨量人口导入到城市中去,人口的聚集必然会对城市的交通、医疗、住房等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因而将催生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建筑等将领域巨大的市场需求。

具体来看,长江证券认为,银江股份是最受益“智慧城市”建设红利的上市公司。长江证券分析称,从行业角度看,银江股份的现有业务——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建筑等完全符合“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因而将全面受益“智慧城市”建设红利;从公司角度看,上市公司目前也已从区域性公司壮大为全国性公司,未来将受益于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另外,易华录、华平股份、延华智能的机会分别在智能交通、平安城市、智慧城市服务等领域。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则与政府规划息息相关。例如佳都新太。其是智能安防领域的佼佼者,会受益于广东安防三年规划。广东省及广州市慧眼工程将在2013-2015年进入集中建设期,佳都新太以新太融合安防平台产品为切入点,为平安城市提供从硬件设备到智能化软件分析平台完整解决方案。公司在广州市安防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50%,广东省内市场份额有望达到20%。

一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网表示,智慧城市的投资机会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的机会是工程、集成服务的提供商,比如华平股份、银江股份;长期的投资机会主要是做产品和平台的企业,比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

“像华平、银江这样的企业,在短期可以获得很多的订单,不过这同时需要前期较强的资金实力,回款风险较大,但大订单有保障。长期来看,做产品的回款风险就比较小,产品的规模效应容易显现,对未来的预期会很好。”上述分析师说道。

此外,基础设施的服务提供者也将享受智能城市建设红利。据悉,截至到2012年底,中国联通类似智慧城市应用达到1.8万个项目,在很多城市提供各种各样信息化技术。

“我们对自己有三个定位:首先是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服务提供者。下一步重大战略,愿意承担起智慧城市云承载平台提供者的角色,和产业链一起做智慧应用和基础信息数据的聚合者。第三个定位是对整个智慧城市的应用和基础数据。工作目标是联合政府部门、整合产业资源、聚合智慧应用。”中国联通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也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数据处理设施建设和后期的服务平台建设。这些建设涉及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数据采集分析企业、电信运营商和数据服务企业,对整个产业链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起步:聚焦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IBM最先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所谓智慧城市,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创新2.0则是指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创新形态。

研究机构Forrester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为: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两院院士李德仁认为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从功能服务的角度,智慧城市是驱动城市化的良性发展模式。

粗略划分,智慧城市的参考模型是一个“两纵四横”的体系架构。“两纵”是指智慧标准规范的建立、智慧城市安全体系的建立;“四横”由下到上分别是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其目的是建立一个环境、人文、管理、信息、经济高度紧密融合的生态系统。

“智慧城市首先是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信息化广泛交叉和深入融合的结果,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基础的还是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唐电信技术总监凌翔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600个至800个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队伍中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对外称,“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将超过7000亿元。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

“目前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时期。有一些地方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升城市的智慧程度。”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智慧城市专家王理达在接受21世纪网采访时表示,地方的一些做法对整个城市的管理和提升有比较好的作用。

赛迪世纪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郭慧鹏告诉21世纪网,目前很多城市提出上马智慧城市的建设,但是怎么建,怎么达到好的建设和应用效果,并不是特别清楚。“大家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硬件投入上比较多,软件上比较少一些。最后具体的应用服务、应用效果可能没到达理想状态。现在问题就是大家在做的时候,没考虑的那么周全。”郭慧鹏说。

王理达也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存在譬如关于资源共享共用、各行业间资源交流障碍等传统建设中的遗留问题。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做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值得思考。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管理,如何利用社会力量以及在后期的维护过程中形成智慧城市长效的机制是最主要的挑战。”王理达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一个城市为单位,如何解决这些遗留的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方面。

另外,郭慧鹏对智慧城市建成后的安全问题颇为担忧。“出了斯诺登事件后,国人开始发现对安全的需求很大。智慧城市中的很多基础设施依赖进口,整个城市所有的信息都要集中、共享,安全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郭慧鹏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