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南川区农委特色产业科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立足资源,发展优质粮油、畜禽、蔬菜‘三大优势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围绕地区特色,发展笋竹、茶叶、中药材、烤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五大特色产业’。 放活了40万亩土地的经营,构建了8大名、优、特色产业带;打造了名牌农产品产业区,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多项优惠扶持放活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该区利用微企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统筹城乡及‘转型’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配套政策等各项优惠扶持和惠农扶农支农政策。积极引导工业“转型”返辅农业; 引进区内外公司或集团规模流转土地,发展休闲和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大力引导农民工或大学生返乡创业;鼓励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复退转业军人及社会各界社会各界人士租赁土地,兴办各类农业微企、农村新型股份制合作社、各种家庭农场。今年,新发展微型企业1000个,发展各类微型企业累计已达2891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余个,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426个;发展和建立新型农村股份合作社24个,组建成立农业产业行业协会8个。
同时,动员和激励各级农业科研技术人员以技术承包或与农业项目对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生产示范区、统筹城乡示范区等,现已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0个;成功建成了三峡库区细鳞斜颌鲴生态渔业良种场一个,建立了畜禽规模化生态养殖场220个。今年新建“万亩产业片”7个、“千亩示范园”10个,全区万亩产业片累计达到16个;千亩产业园累计已达到56个。
目前,该区土地流转面积已达40.76 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1.5%。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6.83万亩,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37.5%。
多举措加强设施建设,为打造名优特色产业打基础
今年,南川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72万亩,新改造中低产田0.54万亩;新整治农田 2.75万亩,新纳入项目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03万亩;新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的项目21万亩;新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17万亩;开展扶贫培训5669人次,乡村旅游扶贫培训1850人次;全区以新型农民培训、专项农业技术培训、骨干农民培训为主,开展“三农”培训达2.2万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建立各类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0个。新启动20个乡镇农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农业服务窗口”前移,搞好“三农”的各项服务。为名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打造了“ 5个金质牌子”,获得了多项农产品认定,促进名优特色产业发展。
该区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扶贫办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国名茶之乡。其中的金佛玉翠茶、金佛山大树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南川玄参;南川贡米;南川大树茶;成为中国地理标志地名商标。
目前,该区已成功打造农产品地标产品达到12个;其中的“黎香湖牌”乾丰毛峰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金佛山大树茶获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产品设计优秀奖;大观翠芽、乾丰毛峰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
做大名优特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南川区已建成1000亩蓝莓种研基地及种植观光园、1000亩薰衣草生态园、 1万亩梨香湖生态休闲度假园、1万亩大观玫瑰园区等。成功打造出4个“万亩产业片”、10个“千亩特色园”、100户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
目前,该区优质稻种植面积32万亩,产量突破33万吨。新发展和抚育笋竹5万亩;笋竹总面积达到50万亩,产量突破2万吨。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000亩,(其中金佛山大树茶200亩),改造低改茶园2000亩,茶园基地面积突破7万亩,建成了香炉寺茶园、天绿园、乾丰茶业等3条‘清洁化’名优茶生产线,茶叶产量突破3000吨,达到3216.8吨;(其中名优茶551.5吨、名茶55吨)。新增蔬菜面积2万亩,蔬菜总面积达到47万亩,产量47.2万吨。新增中药材4万亩;中药材总面积达到27万亩。出栏肉猪100.2万头、家禽出栏1630万只,现饲养中蜂8万群。新增池塘淡水养殖500亩;改造精养鱼塘500亩,各类水域养殖总面积达到26391亩。虾、蟹、泥鳅、黄鳝等名特优水产养殖达2000亩,水产品养殖总产量达9500吨。
2012年全区现价农业总产值4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44元。预计2013年该区农业总产值将比上年增长12%;将突破50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