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都城市群包括重庆全域和四川的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内江、宜宾、泸州、自贡等11个城市,及所辖的73个县(市)和1636个建制镇,幅员面积18.3万平方千米,2011年城镇人口3868万人。
两会聚焦
商报特派记者 聂飞 敖祥菲 纪文伶北京报道
两年前,“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这一规划极大推动了成渝两地经济融合。昨天,经过在渝61名全国人大代表反复酝酿后,提出《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并作为全团建议提交全国人大。
这份建议推动重庆、成都两大特大城市,双核驱动、同城发展。让重庆全域和四川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内江、宜宾、泸州、自贡等11个城市组成城市群,成为辐射和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动机”。
建议内容是些啥?
争取国家五大支持引领西部发展
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在跨行政省区域间实现,要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既需要重庆成都两地加强合作,也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
重庆商报记者获悉,这份全团建议具体分为五大方面:
1出台实施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突出重庆成都城市群作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在此基础上由国家牵头编制重庆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并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2加大重庆成都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城市群内部以及与其他城市群之间的重要通道和综合枢纽建设;建立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庆大力发展以城市轨道为重点的公共交通,率先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公交都市”。
3是强化产业作为吸纳城镇就业和容纳城镇人口重要经济基础的作用,加大对重庆成都城市群的产业扶持力度,支持产业振兴,鼓励要素集聚,促进产城融合,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在重大项目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进一步加大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4是支持重庆成都城市群开展以统筹城乡为标志的城镇化试点,将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范围扩大到整个城市群,并允许跨区域交易;按照国发〔2009〕3号文件要求,在重庆建立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支持在城市群内率先实现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对接及社保转接;探索试行城市群内部“人地挂钩”政策,即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定居的规模挂钩。
5在重庆成都城市群率先试点财税体制改革,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充实地方税收体系,夯实地方政府财力;通过扩大债券融资、创新债券品种、强化政策性金融、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稳定融资来源、降低融资成本。
是否具备条件?
六大硬件支撑国家级城市群
建一个国家级的城市群,需要较为雄厚的基础来支撑。重庆成都建国家级城市群,具备六大硬件。
1全团建议全面阐述重庆、成都城市群,已是“只欠东风”。建议谈到,重庆成都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处,是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具备打造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根据国家即将发布实施的《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2020)》,重庆成都城市群包括重庆全域和四川的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内江、宜宾、泸州、自贡等11个城市,及所辖的73个县(市)和1636个建制镇,幅员面积18.3万平方千米,2011年城镇人口3868万人。
2该区域自然禀赋优良,水资源、水能资源、天然气和页岩气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富饶,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大量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第三产业基础较好,整体竞争力较强,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812亿元,占全国6.3%,已形成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天然气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医药食品等在全国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重化工业、能源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全国具有特殊优势。
4该区域城镇分布密集,是西部密度最高的城镇密集区和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形成了沿交通通道、沿江河流域及向平原和盆地集中的放射状城镇结构体系,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城镇94座,高于西部的25座和全国的45座。
5交通体系完善,铁路网北通欧亚大陆桥、东接长江大动脉、南连黔桂可达出海口,高速和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初步形成,拥有长江黄金水道、两大区域性枢纽机场和11个支线机场。
6人力资源丰富,人口众多,2011年常住人口7638万人,拥有大量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等专业学校密集,科技教育实力雄厚。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
重庆成都城市群有利于西部大开发 缩小东西区域差距
《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国家采纳后将对重庆成都发展有何意义?昨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称,重庆成都城市群也是西部地区最成熟的城市群,若获得国家政策引导,对于成渝两地城乡统筹、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是很好的抓手和载体。
扶持重庆成都城市群缩区域差距
杨庆育说,近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对城镇化都高度关注,把城镇化作为启动内需的重要手段。杨庆育说,城镇化对现代化建设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大的城镇群,例如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都集中在东部,从西部大开发来看,重庆成都城市群是最成熟的城市群。
“如果在城市群发展中,由国家层面引导,有益于重庆成都城市群健康、科学发展,有益于规避国内其他三大城市群存在的问题。比如,长三角、珠三角都是靠来料加工、大进大出、外需形成的城镇化,同时产生大量的农民工;而重庆和成都目前都是国家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在这样的条件下,重庆人大代表团提出的全团建议,对于重庆和成都城市群健康、科学的发展无疑是很好的事,同时,这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度开发的有力抓手,以及好的载体。”杨庆育说,重庆成都共建国家级城市群,不仅对重庆、四川两地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符合国家战略,带动和辐射西部,缩小东西区域差距,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局面。
交通网架构需国家进一步支持
针对全团建议关于加大重庆成都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支持力度等交通方面的具体建议,杨庆育告诉记者,一个城市群应该是高度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聚集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应有互补分工、发展的差异性,“你有我无”,都将产生大量物流,这都需要交通载体。他建议,成渝两地之间应进一步加强包括城际铁路、城际快巴、高速铁路等交通网络。
“不仅大城市与大城市之间交通要加强,也包括城市群的整个网络建设,这也是城乡统筹的基本要求,因为城市资源要下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农副产品要加工进城等都要产生大量物流。“越现代化,物流的量就会越大,加大交通网络进一步构架,需要国家进一步支持。”杨庆育说。
人口积聚依赖前瞻性产业发展
对于全团建议中关于加大对重庆成都城市群产业扶持力度等建议,杨庆育称,城市群建设离不开国土空间布局、人口积聚和产业发展的“三合一”,人们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需要产业创造“乐业”,必须考虑产业发展。
杨庆育说,如果要形成国家级的城市群,产业是基础条件,产业要有前瞻性,不能是落后产业。“全团建议提出在重大项目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就是想让国家来支持重庆成都城市群发展前瞻性、战略性的产业,比如支持重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等,只有落到地,才能使城市群真正有了产业支撑。”杨庆育说,在产业布局方面需要国家给予支持。
金融创新促城市群快速发展
对于全团建议中提到的“通过扩大债券融资、创新债券品种、强化政策性金融、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稳定融资来源、降低融资成本”的具体建议,杨庆育称,“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如果国家能从金融体制上赋予西部落后地区更多的创新活力,包括我市已经展开的OTC、支持小额贷款、村镇银行,以及鼓励民营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等,都有益于城市群的快速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
重庆成都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区
“重庆成都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也将是西部大开发中最有影响力的地区。”昨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重庆成都城市群将可以形成双核驱动。
双核驱动马力更大
唐利民说,成渝经济区是国务院批复的跨行政省的经济区,也是西部最发达的经济区。这里人口众多,产业基础较好,是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排头兵。
这一地区有条件成为类似于德国鲁尔区那样的经济区,还有可能做得更好。
“在成渝经济区的依托下,建国家级的重庆成都城市群,是缩小东西区域差距,引领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抓手。”唐利民认为,重庆成都城市群是双核同城驱动。如同汽车的发动机,一个不完美。如果装上两个发动机,马力就大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能带动整个区域,到2020年全面和率先实现小康,带动西部周边省区发展。
两地合作可从四方面破局
两地合作,应先在哪些方面破局呢?
唐利民认为,首先要按城市群一体化来规划。其中首要解决基础设施一体化。“现在,重庆成都城市群之间的物流成本比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物流成本高30%~40%。”唐利民表示,只有交通问题彻底解决了,降低城市群之间物流成本,才能物流畅通。经济一体化才有可能实现。
其次是在产业布局上,区域合作分工,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唐利民表示,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两地利用各自优势,可充分合作。再如食品工业,一直是四川的强项,也是四川产业发展的重点。今后,在食品工业方面,两地可做些分工。重庆可在初级加工、延展加工方面,与四川的食品工业深度融合发展。而仪表、化工是重庆的强项,四川产业与之配套。今后,两地在规划的指导下,降低交通成本,合理分工,展开区域间合作,实现共赢。
第三,将医保、社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等推进,实现区域同城一体化发展。唐利民说,国家在设立经济区的考虑上就是双核驱动。既然如此,两地可共同向国家争取政策,将社保、医保、移动通讯等公共服务早日联网对接,实现共同服务的同城一体化,带动资源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然流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融合发展。
第四是在财税改革方面给予倾斜。唐利民说,成渝地区整体发展滞后,人均占有基础设施量还低于全国水平。希望中央在新一轮发展中,支持成渝双核驱动带动西部开发,不仅要有事权给予支持,还要在财权上给予扶持。
区县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
龙头龙身互相影响 将带动两江新区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看来,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势在必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经济转型的必然,西部大市场崛起的必然,更是经济大融合的必然。”他认为,成渝两地经济具有很大互补性,也有相互带动作用。如果两地结合在一起,能和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相提并论,形成良好的增长极。
汤宗伟说,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两个区域加在起来差不多有2万亿,如此巨大的市场,对中国和世界级的企业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当今资本、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投资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市场。成渝两地加在一起构成的大市场,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汤宗伟表示,“经济的发展特别需要不同的元素融合,产生出裂变。”汤宗伟认为,重庆成都城市群对两江新区发展也会有带动和相互促进。“大的经济体终归比单一个体对一个区域的推动带动效果更好。彼此之间资源整合与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多赢的局面。”
他表示,成渝经济单体发展时,两大城市的中间板块缺乏推动力,发展速度还不够快。“重庆成都城市群好比是西部的巨龙。”汤宗伟打了一个比方,两江新区如同龙头,龙头高高昂起,会带动龙身、龙尾的飞跃。同样,龙身龙尾的发展也会决定龙头的趋势。
全国人大代表、绵阳市市长林书成:
产业布局应有大视野 为重庆成都笔电配套
“我非常支持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昨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绵阳市市长林书成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是成渝经济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绵阳作为成渝经济群的一个城市,早已融入成渝经济区的大局中。
林书成表示,在产业布局方面,两地城市群一定要跳出小区域,在大范围内差异化发展。此外,经济发展,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在满足基本需求后,一定会选择到舒适、更方便的地方工作生活,这就是一个区域软实力。“一个地区的软实力,靠一个城市是做不到的。如一个区域的城市群之间合起手来打造,可能事半功倍。”林书成说,这种事情市场做不了,这是政府该做的事情。在城市群之间,应该形成沟通机制。
在谈到如何利用打造城市群的机遇时,林书成表示,以长虹为依托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零部件,是绵阳的两大支柱工业。作为位于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的腹地城市,绵阳布局有富士康,仁宝、创维、惠普等信息企业的机遇,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融入两地,做配套市场。如绵阳的开元磁材,就是为成都和重庆两地的笔记本电脑做配套。另一方面,绵阳将主动接受重庆的辐射效应,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利用科技创新优势,与重庆的汽车企业合作研发,实现共赢。
荣昌县委书记谢金峰:
成渝地区加快发展对荣昌利好不断
商报记者 杨圣泉
“打造重庆成都城市群,体现了国家战略与区域实际的结合,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具体体现。”荣昌县县委书记谢金峰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重庆代表团的全团建议如能够实施,必将极大地促进成渝地区加快发展,对荣昌来说利好不断。
比如在城市建设方面,将极大地促进荣昌城市的品质、品位的提升。交通方面,全团建议提出了“加大重庆成都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将提升荣昌的交通地位。而交通更加便捷后,荣昌必将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此外还将促进荣昌商贸流通。荣昌有中国畜产品交易市场、汇宇建材市场、五洲国际商贸城“三大市场”,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通过交通的改善、人口的集聚,特别是《建议》提出的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建立,必将极大地促进“三大市场”早日实现年均销售额破“百亿”目标。
专家观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
打造重庆成都城市群重在深度融合
商报特派记者 孙黎明 任忠君北京报道
今年两会,重庆代表团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作为全团建议。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昨日在接受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重庆成都城市群是西部很有潜力的增长极,未来应进一步加大产业等方面融合。
杜鹰说,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到2015年,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建成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而到2020年,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并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杜鹰告诉商报记者,重庆成都城市群未来想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关键需要在产业链发展、交通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的深度融合,应彻底打破行政划分的界限,破除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突破行政区限制和体制障碍,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当初制定成渝经济区规划,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可以说,重庆成都城市群是西部很有潜力的增长极。”
杜鹰表示,从2007年开始,西部地区增速第一次超过沿海,到2008年,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全部超过东部,目前这种势头已经保持5年。在推动区域发展方面,政策接下来还是会向着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方向去努力。
杜鹰认为,国家可利用全球和国内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促进适合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将投资环境搞好。同时,出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条例的条件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