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换
新闻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重庆经济转型五大新变化
2015
02/05
11:20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垂直整合产业链的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深化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从结构变化看重庆经济转型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国内“三期叠加”等复杂形势的影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并带来一系列趋势性变化。充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月4日,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表明,全市正有力推进经济的转型发展。

统计数据表明,重庆区域发展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动力、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效益结构等呈现出新变化。

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2013年,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后,全市相继出台并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各区县也依托自身区位和功能定位要求,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市各功能区域初步形成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新格局,生产力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2014年,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重心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4%,占比达77.9%,达到全国服务业发达地区的水平。

都市功能拓展区加快向“先进制造业积聚区”迈进,产业引领作用凸现,该区域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16.81亿元,增长21.7%,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1.0%。

城市发展新区作为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初现端倪。全域工业投资达到2339.83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56.2%,实现工业增加值2063.96亿元,增长12.5%,占全市工业的39.8%,成为全市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渝东北、渝东南着力“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加快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发展。两个生态区域大力发展牲畜养殖、生态渔业、水果、蔬菜、中药材、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渝东北、渝东南第一产业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2.2%,两个区域成为我市牛羊产业主产区,2014年牛、羊出栏量分别占全市出栏总量的86.5%和87.3%。

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出现新迹象

动力转换是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全市高度重视“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协同发力,同时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创新驱动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全市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出现新的迹象。

近年来,随着我市基础设施、传统产业投资等逐渐饱和,固定资产投资逐渐转向具有增长潜力的实体领域,2014年汽车、电子、通用设备等产业投资增长40%以上,全市工业、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8.0%和18.5%,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达到64.8%。

消费需求方面,新的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断涌现,并与传统商业模式、生产模式、消费模式等融合渗透,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大众化、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模式正悄然变化,网购、旅游等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逐渐崭露头角。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500亿元,增长53%。

与此同时,随着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市外贸需求迈上新的台阶,外贸结构也逐渐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领域。201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863.20亿元,同比增长37.6%,其中出口增长34.1%;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四年保持100亿美元以上。

三次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抓住战略调整的机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二三一”优化为“三二一”。2014年全市三次产业占比为7.4∶45.8∶46.8,第三产业占比超过工业,而且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明显。

农业由传统的“粮猪”二元结构向“粮猪菜家禽”四大基础产业和特色效益农业转变。据统计,近三年,全市共增加经济作物面积129.6万亩,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35%增加到37%。在全市猪牛羊禽“四肉”总产量中,牛羊禽肉占比由22.8%提高到23.4%。全市水果产量达到347.6万吨,是2000年的4.3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70.4万亩,同比增长5.8%。同时,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全市累计发展家庭农场1.1万家,农民合作社2.1万家。

工业结构向高端化、集群化和绿色低碳化发展。目前重庆已基本形成“5+6+800”电子网络终端产业集群和以长安为龙头的“1+10+1000”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2014年,全市笔记本电脑产量达6348.84万台,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汽车产量达262.89万辆,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全市工业汽车、笔电两大行业产值占比从2010年的23.7%提高到35.3%,而摩托车产值占比从2010年的10.5%下降到6.2%。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传统六大高耗能行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26.0%,下降到2014年的21.7%。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201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创新驱动在工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同时,全市引进布局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机器人、页岩气、直升机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庆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更趋多元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服务业提档升级,发展方兴未艾。以交通物流、金融、信息传输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14年增长10.0%,占比达到46.8%。其中,新型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7.7%;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6%。重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信息网络领域保持高速增长。初步统计,2014年1-11月,全市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53.5%,连续两年保持超高速增长态势。通过重点实施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等“五大专项”行动,全市对外贸易步入新境界,全市实现824亿美元离岸金融结算,完成1602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