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换
新闻
韩资西进川渝 将促3000亿汽车产业规模形成
2015
06/09
22:12

6月初,重庆市政府宣布将在两江新区规划一座“韩国城”,并且扩大重庆“中韩产业园区”的现有规模。目前,大概有700余名韩国人居住在两江新区,重庆希望在“中韩自贸协定”签署的背景下,其成为韩国资本西进中国内陆的首选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15年以来,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区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计划,希望提升韩国企业在本地区的投资额度。

而韩国驻蓉总领事馆总领事安成国曾表示,希望在其任期内,将韩国与中国西南地区间的贸易投资规模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两倍。他认为,韩国和中国西部的合作将主要来自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文化产业和消费电子等行业。

韩资投资西部逐年增长

2014年,中韩贸易额为2905亿美元,但属于西部地区的份额仅700亿美元,其中重庆占比为460亿美元。而这一数据佐证了韩国在华的投资路径。

从过去二十年的韩国在华投资趋势看,距离韩国更近的东部沿海城市一直是韩资投资的密集地区。目前吉林省累计现存韩国企业723家,占全省现存企业总数的32.71%,排在投资国别第一位,而2014年,山东对韩进出口达2016.8亿元人民币,增长10.4%,韩国已成山东第二大贸易伙伴。

“韩国在华主要投资地仍在东部地区,但最近几年韩国对中国西部的投资有所增加,均集中于川渝两地。”四川大学西部产业投资研究专家闫庆元说。

而除川渝外,云贵地区依然未能找到和韩国合作的契合点。如2014年贵州与韩国的进出口额为4.45亿美元,主要是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精密仪器、通讯设备等商品。

“就西部地区而言,韩国投资依然是一块全新的业务,”闫庆元说,“西部地区究竟有什么特点可以吸引韩国产业投资,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而在中韩自贸区的背景下,东部沿海城市已经开始布局中韩贸易的“2.0版”——与西部地区一起在争取韩国的产业落地机会。如山东省烟台市近日宣布设立中韩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34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海洋工程及海洋技术等新兴产业。

“韩国在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上有优势,如果和西部地方政府合作,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在一场针对西部企业赴韩投资的法律说明会上表示。

汽车产业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韩资布局西部最集中的四川和重庆地区,除直接招商引资外,均针对韩国优势产业规划建立“中韩产业园区”。

2011年,重庆开建中国内陆首个中韩两国政府直接推动的“中韩产业园区”。时任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杰明表示:“两江新区中韩产业园的奠基,是中韩两国政府联合打造的第一个产业园,也是中国政府和他国政府在全国打造的第三个产业园,内陆第一个产业园。”

提出打造“一带一路”战略腹地的四川省,其外贸发展思路则是,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突出专题招商。

2014年,四川省发改委同意在资阳市建立“中韩产业园区”。而今年5月,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再次表示,四川省将“抢抓中韩自贸区发展机遇,推动建立中韩产业园”。

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吸引韩国企业投资可提升本地产业结构的升级。

以汽车产业为例, 北京现代第五工厂于今年6月在两江新区动工。根据此前重庆与现代汽车达成的战略协议,现代汽车不仅仅是所属企业进入重庆,而且将会推动配套企业进入重庆。

今年5月20日,韩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召集9家韩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知名机构和企业回访重庆,洽谈现代汽车重庆工厂配套事宜。

重庆市外经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次企业对接,预计将有15-20个配套项目跟随现代第五工厂一起投产,并形成约2000亿元的产业的规模。

而在四川省资阳市,“现代汽车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当地政府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按照资阳市政府的规划,5年后,借助四川现代崛起,将打造千亿级“西部车城”产业园。而随着四川现代汽车落户资阳,韩国现代岱摩斯、世钟、相信制动等汽车零部件企业,现代格罗唯视等物流企业,韩国大元制药、安国制药等医药生产企业相继投资资阳。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