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在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被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项目”正式竣工。历经近8年时间的攻坚修复,曾经面临损毁的千手观音造像终得金身重现,以金碧辉煌的面容正式与世人见面。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位于宝顶山石窟大佛湾的南岸,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作为我国最大的集聚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是大足石刻的代表作,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天下奇观”。但经过八百多年的岁月,千手观音早已病害缠身,更因汶川地震而面临损毁的威胁。
2008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项目被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抢救修复工作。今年4月,千手观音造像完成本体修复,并于5月通过重庆市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组的验收。
千手观音造像修复项目被国内外专家认为“具有国际文物保护领先水平。”工程经历了前期勘察、方案设计、本体修复三个阶段。修复工作严格遵循现代保护原则,并按照自上而下、由外至内、由易到难的程序,逐步开展造像本体砂岩、贴金层与彩绘的修复工作。
由于千手观音造像集石质、彩绘、漆层、金箔等多种材质于一体,加之受工艺叠加、环境潮湿等因素的影响,其破坏形式异常复杂、病害程度十分严重,修复工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该修复项目聚集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多家文化研究机构,并组成专门专家工作队。修复工程引进不好国际先进保护经验,如工业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激光拉曼测样、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等方法首次应用于大型不可移动石质文物勘察研究。
据介绍,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实施中,开展前期勘察研究11项,使用科学检测技术23项,召开专家会议16次,累计投入3.2万个工作日。前期勘察中手绘病害图297张,病害调查表1855张,发现病害种类34种。共完成830只手、227件法器的修复,修复面积达222.15平方米。修复期间使用加固材料1500kg,金箔粘接材料大漆约1000kg,使用金箔一百多万张。
文物专家表示,如今,历经八年的艰苦修复过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找回了曾经美丽的面容,其修复工程对我国同类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具有示范性作用。